尴尬的户口
80年代初,我的小伙伴梅突然转成非农户口,摇身一变,做起城里人。这引得乡下人无限羡慕。
梅的父亲是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镇府)里的秘书,她家争取到一个农业户口转城市户口的指标。一个户口,五个孩子,怎么办?家里闹翻了天,梅的几个哥哥姐姐又哭又吵,却无可奈何。
做城里人很幸福吗?我懵懵懂懂,处在爱玩的年纪,和几个城里家庭的孩子一块儿“哄”,不好好读书。我的数学老师看着我,忧心忡忡,不止一次劝导我,“你不好好念书,回家扒土块去;她们考不取大学,回家照旧有工作,你跟她们比吗?”
年轻气盛的我,没有被老师的“金玉良言”感动,对他满肚子怨言,误认为他戴有色眼镜看人:瞧不起乡下人。
所幸,我跌跌撞撞加入城市人的队伍,挣不多不少的工资,过不咸不淡的日子。我不知道做城里人是不是更快乐。
只是城乡差别给那个久远时代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常常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乡下的孩子要是挤过千军万马的中考、高考“独木桥”,立刻家喻户晓,成了众人眼里的骄子。
这些天之骄子昂首挺胸迈进城里人的行列,从此风不吹日不晒,端着铁饭碗,吃香的喝辣的。做了城里人,连烦恼都好似被风吹走了。
城市户口魅力十足。经济好的人家挖空心思想为自己的孩子争得一席之地。不知道出于什么缘由,政府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出钱,能买城里户口。经济活络的人家,一咬牙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其中一、两个孩子买上城市户口。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模像样地过上“优雅”的生活。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买到城里户口的孩子和别的同龄人一样,操起粉刷刀,干起泥瓦匠、开起了拖拉机。
另一个让人感到尴尬的现象是,八十年代考取中专和大学的男生,要是一不小心分在乡镇工作,他们为了娶城里女孩,竟能忽视她们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没有顾及她们的相貌、品德、家境。那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乡下有经济条件好的,相貌、品行都不错的女孩却因为农业户口而被他们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让人惊叹!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户口渐渐失去从前的魅力。城里人?乡下人?只要两情相悦,城里姑娘开开心心嫁给乡下小伙子,乡下姑娘也趾高气扬地嫁给城里人。户口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呈现新面貌,迈入新时代。
更让人始料未及,随着农村大拆迁,曾经是乡下人的城里人做梦都想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拥有的城市户口变回农村户口。农村户口不知不觉悄悄“升值”。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社会飞速发展,谁都不知曾经是象征着身份的户口,未来会走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