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一片《孤城》空余
不同于记录一个人生活的《从心所欲》,《孤城》的格局更大,金华青把镜头对向一座城。浓重的家国情怀,不计功利地关心时事,这是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孤城》的导演用一座城的秋、冬,思考着人与城、时代大潮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片头用寥寥数语介绍了玉门这座城的过去、现在。玉门,其兴因石油,其衰也因石油。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潺潺流水,随着镜头移动,我们来到了“人间”。原来人来人往的居民区,此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浩浩荡荡的羊群涌入。曾经一片繁华的玉门,如今真的成了一座空城。
《孤城》用镜头展示了这座城市的落寞:废弃的石油工人宿舍,披有劳动模范字样红丝带的花篮还留在原处,仿佛表彰刚刚结束;座牌还摆在桌子上,仿佛刚开完了一场会议,但人却不会再回这里。之前人声鼎沸的公园,如今门可罗雀,留守的人等不来春风。
曾经的石油带来了一座城的繁荣影片将镜头对准孤城下的众生,试图表现还在故土坚守之人的生活。镜头之下,堆了半地而无人处理的垃圾池,搀扶着缓行楼上的年老夫妻,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市的落败。
玉门这座城市的衰败也是时代的缩影,曾几何时,“石油工人多光荣”的歌声响遍神州大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一名石油工人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石油,流淌着的黑色黄金,给多少人家带来了希望。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也随着产业转型的到来,依托于石油之上的玉门开始迎来自己的“黄昏”,曾经让人无限羡慕的石油工人也随着时代大潮的退去留在了滩上。
过去的繁华落尽,只有呼啸而过的风依旧吹过。现在的芸芸众生才是唯一的真实。
年轻人选择了“逃离”,这座城市也因为年轻一代的离开而活力锐减。在公园里的老人为公园的荒废无比惋惜,“就这样丢弃了”,在这座城市被丢弃的又何止是一座公园。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艰辛,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停滞不前的工资增长、无人照料的担忧,这些压在每个人头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片灰色之中仍不乏亮色。乔大爷一直在支撑着自己的秦腔剧院,在手拿话筒开口唱的一瞬间,曾经的荣光再次降临。艺术总能给人以慰藉,帮助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的种种不快。
除夕之夜,何师傅没有等来自己的子孙。电视里是热闹的,电视外却是一片凄凉。何师傅对着镜头描述了一位留守老人的逝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明天。“时间不多了”,他的话让人心伤。
《孤城》,这部短片悲而不伤。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充满诗意,阳光穿过了重重树影,“爱在这里,和平在这里,光明在这里,生命在这里”,在一片吟唱声中,影片落幕。春天终究会来的,人还在,这座城市就在。
生命在这里大量中国乐器的运用,再次凸显了“华时代”特色。“华时代全球短片节”上入围的纪录短片记录的是我国当下,是办给华人的短片节。
一部好的影片既不能离观众太远,也不能一味去迎合观众口味。在导演张杨眼里“烂片”是“刻意去迎合讨好别人”的影片。
《孤城》的题材决定了这是一部不迎合、不奉承的影片,没有人喜欢去看一座破败了的空城,但是不去拍它,这座城就不存在了吗?显然不是。个人认为艺术品必须是有温度的,必须体现出作者的悲悯。标榜真实客观的纪录片也是如此,镜头记录是中立理性的,但镜头后的人必须心怀慈悲,让观众从镜头中看到落寞中的希望、寒风中的暖阳。
在时代大潮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个体,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是明智的,但有些人已经无力去适应、去改变,我们不应对这类人视而不见。留守在玉门这座孤城的居民,他们曾经也是时代的“弄潮儿”,只不过现在年老体衰,金华青将镜头对准了这群被时代“抛弃”的人,客观记录了他们的苦与乐、悲伤与希望。
坚守心中的善良,无论多么艰难都不放弃希望。《孤城》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