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宁愿自己死在老家,也不去女儿家享福
大家都说她有福气,生了两个女儿,只有她知道,自己宁愿死在老家,也不去女儿家享福。
年轻时,她生两女儿受到大家的挤兑,她发誓让女儿生活富裕。她的理想实现了,两个女儿嫁的人家不说上等,在当地也算中等。
为了让女儿在婆家说话有底气,她与老伴待在老家辛苦劳作,不去麻烦任何一个女儿,地里出的花生、玉米、红苕,她要么把这些东西卖了换成钱支持女儿,要么把这些东西直接让女儿开车来拉。
岁数一年一年的老了,她干活没以前那么利落,昨年腿受伤在大女家医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年才正月初三她浑身就没劲,又来小女儿家医治。
小女儿把她带到镇上输液。
“不要再干活了,地里不要做了。我们都吃得起一碗饭,我们有吃,你就有。”听听,小女儿的话说得多好。
该享福的年纪还折腾啥?
医生进来检查一遍,说她有高血压要注意,不然中风,瘫痪就很恼火。
小女趁机又唠叨开了:喊你不种地,你偏要种。反正瘫痪了我不照顾,跟你说了好多遍,你不听。现在医生说,你总该听了吧。
小女儿连说带骂,把本是急性子的她惹毛了。她不客气说:“你不照顾算了,我回去。死都死在老家!你这叫照顾我吗?气都气饱了。”
气焰嚣张的小女顿时熄了一半的火苗,恰好此时医生喊拿药。小女出去了。
她趁机向邻床的人念叨:小女说自己一碗水没端平,顾了老大,天天来闹架。摸着良心说小女占的便宜大,大女嫁得远,一年回家次数少,不像小女时常回家,其实自己更顾小女,小女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有儿有女,说老人顾了儿子,以农村风俗有这可能。如果两女,招赘一女在家,顾了招赘的女儿,也有可能。但现在两女都嫁出去的,家境都还可以,顾谁?手背手心都是肉,都顾!
女儿借一碗水没端平向生病的母亲唠叨,不是孝顺,是伤害。老人生病,人本就虚弱,再受点儿女的气,这个说老人顾她,那个说老人顾你,都把老人当出气筒,你说老人的病是好得快,还是好得慢?
有矛盾,私下协调,协调不了也不要当着生病的老人,让其断公道。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生病的老人。
生病老人希望得到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不是子女心里不满都向他们发泄,他们向谁顷述?他们被病痛折磨已身心疲惫,你还雪上加霜气他们,更让他们心力交瘁。
最好是待老人身体好了,心情好时大家有商有量的说,说的原则是:大家是这世亲人,都互相忍让、包容,抱着吃亏是福的心态没什么事处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