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文800字点赞散文想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手记:历史的镜子与语言的艺术

2024-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浅池溶月

最近一直在教重头戏文言文,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痛苦,因为不停地背文言文,让他们无比烦躁。其实呢,文言文的美,他们暂时无法体悟。

就像最近在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散文,它以简洁的文笔、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战国时期齐国内部政治风波的一幕。对于学生而言,这篇文章不仅仅是文言文的练习,更是理解历史、洞察人性的一个窗口。

文章中,邹忌以自身与徐公比美经历为引子,巧妙地劝诫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而齐威王在接受规之后,三赏赐,三变化,最后令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似乎只是这些国家对齐国的敬畏与探视,并非真心归顺投靠附庸。有学生说既然只是“朝见”,为何齐国因此就被视为强大?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深入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去。虽然战国时期的历史,他们在七年级就学过,知道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纷争不断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没有绝对的盟友或敌人。田氏齐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它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更在于它的政治影响力和外交策略。

当齐威王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广开言路,这实际上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齐国是一个重视民意、有决断力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在战国时期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他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自然会主动与齐国建立联系,甚至可能形成某种形式的联盟,若不然,可能会被外交孤立,或者是利益受损,或者直接被齐国给干掉。

因此,“战胜于朝廷”不仅仅是指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指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的胜利。齐威王通过接受纳谏,成功地提升了齐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这是一种无形的资本,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的软实力。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让他们模拟当时的情境,站在燕、赵、韩、魏的角度来思考:为何要朝见齐国?他们朝见的过程中,可能会谈论什么话题?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学生更加明白,朝见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国家之间利益和关系的一种体现。

至于我们现在要学这篇课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历史,要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过去的辉煌与沧桑,更可以照亮现在和未来。《邹忌讽齐王纳谏》虽然是一篇古代的文章,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却是永恒的。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和智慧来影响他人、如何明辨是非、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估计也是这原因。

为啥邹忌照镜子照出田齐的强大,你若想知道,结合历史你就完全明白了。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欣赏文言文的韵味和魅力,更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