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读书无戒学堂

散文:谈散文写作

2022-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扶光double

散文:谈散文写作

散文讲究的内核是形散神不散,形散做到容易,神不散做到难上加难。看上去随意自由,但写出韵味,却更加不容易,好的散文可以润物细无声地给我们传递出一种志意,恰似好的诗词。

嫣然老师说:“散文虽然看似自由,但是在立意上也是要明确的。”写这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立意是什么?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让人们受到什么样的启发,这是我需要思考的。我去研究了一下林清玄的散文,我发现他的文章在开始的时候还有结束的时候都会提到文章的名字,全文虽然看起来讲的内容很多,但是都是在围绕着同一个“文眼。”

比如《清欢》这篇文章,他首先说到了少年时代很喜欢的苏东坡的一首诗词,因为很喜欢,所以林清玄就能够将它背诵出来。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通过这首诗词引入了他想表达的主题,清欢。何谓清欢?在东坡的眼中,试吃野菜这样平常的事情是清欢,但是清欢不仅仅是吃野菜。然后作者再进行了联想,清欢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作者又举了几个例子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清欢的真正内涵,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平凡普通的事物上看到更甚于珍贵事物的滋味,这就是清欢。

那么作者眼中的清欢已经告诉我们了,清欢好在哪里呢?

因为清欢的境界高,它不奢求物质条件,作者提到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清欢和 他们的诗词表达的志意是不一样的,更体现出清欢的境界至高。

笔锋一转,作者又用了一小段笔墨来描述诗词人生,我们的人生有千百种活法,不同的人向往不同的生活。古代人是那样生活的,那么现代人呢?

很自然的转换到现代人的视角,提到相对于现代人来说,清欢是很难的,更甚的是没有清欢的。

嘈杂的声音每天充斥在我们的耳朵里,没有悠扬的乐曲,也没有抚慰心灵的清菜,大家几乎都很忙,没有什么时间能够出来喝一杯茶。俗世里没有清欢,那么按照我们中国人一贯的想法,山里总是有的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里的清欢呢?作者在这个时候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去圆通寺,路边开着美丽的花,而后来再去的时候,圆通寺的门口已经多了很多摊贩,儿童乘坐的机器马。寺庙还在那里,但是感觉却原来不同了。

通过这个事情作者就告诉了我们,清欢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惆怅只有作家才能感受得。自然的我们就能联想到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清欢是一件非常难寻找的事物。

对这个现象进行总结的话就是“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了,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在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写到这我本以为文章就结束了,但是到这里,作者又想起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看这么清明的梨花的时候,又有几次呢?

最后是对全文的一个升华,我很喜欢这两句。“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这个总结非常的精辟,虽然我们现在的清欢很难找到,就像之前的一句话说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心灵如果真的自在的,那么不管你在哪里,心灵都是澄澈透明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