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伯乐推文汇总伯乐今日推文专题(山中诗客)

赤水丹霞之旅

2025-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珍妮的后花园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首发ID公号:万物星辰)

01.

贵州是一直我都很向往的地方,无数次路过,却没有一次停留,只是匆匆过客一枚。贵州的美,便一直停留在网络上,念想也留在脑海里。

这次国庆,也是机缘巧合,开始是因为距离的原因,搁浅了恩施大峡谷之行。后来假期过半,又因为距离的原因,搁浅了川西之行。最后趁着收假前两天来了贵州赤水。

从重庆出发到赤水,开了不到两个小时,这距离是我们之前都没有想象到的。

赤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网上有言说在赤水可以人手一条瀑布。确实名不虚传,一路上的穿过盘山公路,两边高高的悬崖上瀑布奔流而下,水声像大自然的音乐一般悦耳。一座座房子矗立在悬崖上,灯光闪烁,原来是可供住宿的酒店,住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瀑布,倾听瀑布的声音。

赤水也被称为中国竹都,盘山公路两边的竹林茂盛得遮住了天空,把公路严严实实地护在身下。即便夏日也能为过往行人和车辆遮挡阳光,带来几丝清凉。

我们顺路先到丙安古镇游玩了一圈,再继续前往赤水丹霞。一路上有很多农家饭店,有人站在马路边,看到有车辆往来就招手示意,欢迎来店品尝美食。原本还不饿的,可是看得多了,就忍不住想吃了。

一路上都有招牌写着酸汤鱼,冷水鱼之类的,一路念叨了好久,森哥开着车似乎停不下来的节奏。催促了好几次,终于在一家饭店前减速,马上就有服务员过来指引停车,热情地招呼进店。

02.

鱼是活鱼,在水池里活蹦乱跳着,看上哪条就捉哪条。虽然外面的招牌写着38元一斤,但实际上是分鱼类的,到了店里基本没有38一斤的品类了,按不同的品类价格不一,有68,88,128等不同价位的,包含加工费和配菜。也可以再讲讲价的,千万不要觉得饭店明码标价了不好意思开口,多跟老板聊几句,人少的时候她也会主动给你少价的,选鱼的时候记得跟老板确认好就行。

选好鱼之后,老板开始宰鱼煮鱼,如果不嫌自己啰嗦的话,就多叮嘱老板几句,味道要搞得正宗哦。给我的感觉是你越叮嘱得多,老板越是仔细些。当然,这些事都是森哥负责的,我和凤宝只负责等鱼上桌。

赤水的美食离不开竹笋,煮好的一大盆鱼端上桌来,里边的配菜必有竹笋。原本还有些担心味道如何,吃一口下去,麻辣鲜香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果然没让人失望。

刚开始,我们以为这么大一盆鱼可能吃不完,森哥还问等会要不要打包,结果却是连配菜都吃得精光,鱼汤里捞得干干净净,这一餐真是吃安逸了。

临走出店门时,正好遇到一辆车也停下来准备吃饭,在老板娘热情的招呼下也有些犹豫着要不要来这家店。看此情形,我们顺嘴说了一句这家味道很不错,我们刚吃了。老板娘紧跟着附和道:你看嘛,顾客的评价就是最真实的,我们家的味道那是不用说的,你来吃了一定不会后悔的。

03.

上车继续前往赤水丹霞,一直在蜿蜒的盘山上公路上不断向上攀登。路很窄,坡很陡,车子爬起来也十分的吃力,像极了负重前行的老人。从山底爬到山上的路又险又窄,弯道也多,森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方路况。

到山顶时有人招呼停车,因为客流量太大,除了早上能直接开车到景区门口,这个时间开始限流了。所有车辆都不能再继续往前开了,需在这里换乘大巴车到景区。

等车的队伍很长,但好在车辆也比较充足,没等多久就上了车。大巴车一路往下开得很慢,旁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看得让人有些头晕。大约开了十几分钟,或许更久,到了景区门口。

下车后,便看见红褐色的山崖上有一条细小的瀑布流淌着。对于没有见过瀑布的外地人来说,即便如此细小不起眼的瀑布也会让人开心惊叹不已,可这在赤水人的眼里,不过就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很普通平凡的景象。

从景区入口进来,来不及欣赏旁边的丹霞石壁,此时已是下午,生怕时间来不及,便直接扎进了观光车里赶着去看大瀑布。观光车一路沿着悬崖道路前行,十几分钟后又到达一个山顶。

在这里可以选择乘坐电梯或是步行到崖底去看瀑布。电梯来回一趟40元,算一下我们三个人得120块,如果坐电梯也看不到外面的风景了。崖底到底是什么样的,沿途有怎样的风景呢?只有亲身去经历体验,用眼去看,用脚步去仗量,才能乐在其中。于是决定步行赚它120块,省的就是赚的嘛。

跟着人群往崖底方向而去,沿路边有许多小店铺,卖的都是当地特色,炖得香气四溢的腊排骨,土豆饼,竹筒饭等等。旁边有个咖啡馆,后边有个露台,到露台处可以远远地看见崖底的瀑布,能隐约听见瀑布奔腾而下的声音。

沿着石梯弯来绕去的往崖底而去,耳旁是巨大的轰隆声,往下看去是深不见底的山崖,被密密麻麻的树木遮盖住。突然想起小龙女隐居的山崖,还有武侠小说里也经常会有山谷里隐藏的绝世高人,我们今天能遇上吗?

本就很狭窄的山路上,有兴致勃勃往下而去的,也有气喘吁吁往上而行的。凤宝对于这样不断下梯子的山路很是惧怕,她靠边小心翼翼地走得比旁边的老年人还慢。

04.

我也曾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年轻会对下梯子和登高有如此畏怯的心理。但是后来慢慢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包括体质,心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等,有人天生对某些东西喜爱,有人天生恐惧,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也不必去强求他们必须要同别人做到一样好。

坦然地接受一个人的不完美,比强制要求她去克服内心的恐惧要更理性一些。

我跟在凤宝身后,陪着她慢慢往下走,其实有些路,也可以不必太赶的。人们对于未知的路总觉得漫长,总感觉走了很久很久才却还未知前路有多远,行动快速的森哥早已不见踪影。

走完石梯到崖底是一个小广场,森哥已经在此等候了。这里有几个小卖部,还有摄影的取相处,旁边是电梯位。这里的地势矮一些,便看不见瀑布了。稍作停留后又跟随人群穿过几条弯曲的山路,前往观瀑点。

距离瀑布越近,湿气就越大,飞流而下的瀑布飞溅的水花在风中飞舞四散,仿佛下起了毛毛细雨。有的人开始穿雨衣,我们也只好随大流了。

穿上雨衣走了一段后,到了第一个正面观瀑平台,在这里可以拍照打卡。一块红褐色大石头上写着“赤水丹霞”,背后是巨大的飞瀑,轰隆隆的水声如大自然的摇滚乐一般,让人瞬间心情飞跃。

这里有专门的摄影师拍照,等看完瀑布后可以到电梯口旁边的店铺取照片。觉得喜欢就给钱带走,不喜欢就不要了,不会有任何强制。摄影师也是挺和善的人,我们拍完之后还请他用手机帮我们拍了几张,这样存了电子照片,方便与亲友们分享。

在这湿闷的空气中,穿着雨衣里边热得都冒汽水了,又赶紧脱掉收起来。继续前往下一个更近距离的观瀑台,越是往前,人越多,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了,一群为了看瀑布远道而来的陌生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步一步往前挪动着脚步。

瀑布就在眼前,巨大的声响回荡在耳旁,即便前后两人说话也开始用吼的才能听清。前边的观瀑台上挤了很多人在拍照,是啊,这么远来到这里,怎么能不拍个够呢?

快到正面观瀑台时,我们跟着路引往上走了洞中观瀑台。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洞,能看到瀑布的哪一面,就被后边的拥挤着往上走了,压根没有回头路。

后来,才庆幸这条路没选错,比走正面观瀑台更让人震撼,这里是零距离与瀑布交流,感受它的澎湃汹涌。

05.

沿着山路拾阶而上,便到了一处洞口,这里有人停驻正在穿雨衣,也有一个简易的雨衣售卖点。当时没明白为什么非得穿雨衣,只是看见前边的人都在穿,我们又把雨衣拿出来穿上了。

跟着队伍继续往前走,光线越来越暗,脚下有一条小溪在流淌,哗哗的水声夹着风声,一步都是踩有水面上。往前走,流水从山顶飞滚下来,砸在石头上的声音如天雷滚滚一般,狭窄的洞口透出一丝亮光,水雾随风穿过缝隙,径直朝身上打来,雨衣瞬间便被湿了。此时终于明白为何要穿雨衣来了。

越往前走,光线越暗,水流声越大,透过那狭长的石缝穿过来的雨也更猛烈了,倒灌着从洞内的石头缝间冒出来,像一个个喷泉。风越来越大,雨越来越大,强烈的压迫感袭来,原来我们正身处瀑布层后面,正在穿越瀑布层。

有人拉着孩子,有人嘱咐着注意脚下,小心看路,有人感叹着此番景致的壮观,有人不顾全身打湿仍举着手机坚持拍摄。这犹如地道逃生一般,前面的人无法停留,被后面的人簇拥着往前走。这就是身不由己了,此情此景可没有时间让你慢慢欣赏了。

从瀑布层穿过后便进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有着五彩斑斓灯光闪烁的隧道,一群人像是寻宝一般,只是不知道穿过隧道又是什么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隧道出来又是一片水雾缭绕,如仙境一般,在侧面的观景台上近距离感受这被称为“中国丹霞第一瀑”的宏伟壮观。

我想,大自然是热爱人类的,所以它才会给人类创造各种奇观,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化,留下如此伟大的生态奇迹。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份礼物,也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它们。

如此一圈走下来,我们已经从各个角度领略了丹霞瀑布之美。在大瀑布的面前,随风而舞的细雨仿佛永远落不到地上,一直在空中盘旋着,置身其中仿若飘飘欲仙。滚滚而下的瀑布水跌入潭中,再蔓延而下,从汹涌到温柔,变成潺潺溪流在山间流淌,最终汇入赤水河。

06.

上山的时候,凤宝再也不走石梯了,她要坐电梯上去,我们便把包都给了她。因为坐电梯速度更快,她在小广场上再溜达一圈看看特急小店再去乘坐。我和森哥便先去爬梯子上山,到时在山顶汇合了。

在上梯子时注意看到旁边竖着一块牌子,爬上山顶相当于上33层楼,看到这我也有点担心这高楼我能爬上去么,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啊,这些可不能再回头坐电梯了。出发时我们特意看了时间,是下午3点48分,测试一下这山要爬多久。

也许是刚才下来时已经熟悉了路,此刻上山的状态出奇的好,腿不疼腰不酸气不喘,一鼓作气便到了山顶的小卖部上,一看时间竟然只用了12分钟。给凤宝发信息说我们已经到了山顶,她不可思议的是她刚从电梯出来,为啥我们就到了。

天色越来越暗,山中天气也是变幻莫测,似乎要下雨,我们也没有再多停留,等了观光车便下山了。山中还有许多景致未来得及欣赏,又留下一点小小的遗憾,算是给下次再留的借口吧。

到山下景区门口时,这才有时间慢慢逛逛旁边的一排商店。苕丝糖是这里的最普遍的特色食品,从一排店铺前经过,都能免费品尝,估计多转两圈都能吃饱了。

到了贵州必不可少的是酒,我和凤宝走到一处白酒展览柜前,工作人员热情地推荐我们可以尝一口,还给我们用小杯一人倒一点。酒入喉来,又苦又辣又呛人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我的表情一定是苦瓜脸,此刻回想起来,真是对不住给我们倒酒的人啊。酒这么难喝,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就偏偏喜欢得很呢。

边走边逛出了景区门口,这里有很多卖熟食的,竹筒饭也是一个特色。虽然不饿,但还是想尝尝,吃货的本色不能丢啊。挺长的一个竹筒,剥开来里边是糯米饭加了一些腊肉粒,味道不错,有糯米的香甜和竹子的清香。

贵州有很多刺梨果,在这里也遇到一家卖刺梨汁的摊位,颜色和橙汁差不多,吃货吧,对于没吃过的东西都想尝尝。一问价,姑娘说要收摊了,白天卖9块的,现在给我5块一瓶,并热情给倒了一小杯给我们试饮。有点酸酸甜甜的,都试饮了,味道还算喜欢,那就不好意思空手走人了。喝了酒的我壮了胆说10块钱三瓶吧,天快黑了,你着急收摊,我也着急回去。

那姑娘直摆手说不行不行,说5块一瓶已经优惠了。我想她也很头疼咋遇到个买瓶饮料还杀价的人呢。但最后,我们还是皆大欢喜了。看来只要你敢还价,人家就没有不敢卖的啊。

07.

森哥在景区门口研究下一步路线和晚上的住宿,等我和凤宝提着东西悠哉悠哉找到他时。他急着好像马上要天黑了似的。嗐,慌啥子嘛,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歇咯。

等我们坐上摆渡车,再随着山路蜿蜒而上,到达停车的山顶时,虽然时间还早,但天色渐暗。为了方便明天出行,我们订了四洞沟景区的酒店住宿。

驱车前往四洞沟的路上下起了毛毛细雨,山间升起一层雾气,车子在两边都是葱郁的竹林道路上缓慢行驶,仿若闯入了仙景一般。

山路狭窄,连续弯道较多,雾天能见度低,景致虽美,但行车也需小心翼翼。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便抵达了四洞沟的酒店处。

这里价格不贵,环境清幽,安静得能听见虫鸣声,推开窗户便能看见对面的青山。缺点也显易见,因为面对青山,蚊子特别多的,只能把房间关得严严实实了。

酒店外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果然是大山里,此刻真是方位难辨,只缘身在此山中,却是云深不知处。

山里的夜只能用寂静来形容,连房间的灯似乎都要暗一些,或许正因如此,在山里生活便养成了早睡早起,自然精神好身体好了。

早早收拾睡觉,明天早起来再来欣赏山间的清晨,将会别有一番景致,也是一场身心的放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