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读系列简友广场闲话古诗词

读《人间词话精读》二十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萧沐林

探讨隔与不隔的话题,是《人间词话》继境界说之后的第二个重要主题。对于隔与不隔之别,王国维并不曾做任何理论上的分析,而是以若干例证在感性上使人明了。

我们先看第一组对比:“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陶渊明、谢灵运是不隔的典范,颜延之(字延年)则是隔的典范。陶渊明、谢灵运是山水田园诗的祖师,主要以赋体写作,直截了当。但两人的风格其实很不相同,诗品的差异完全反映出人品的差异。

陶渊明的诗歌质朴散淡,抑扬爽朗,字句尽在田园农耕,思虑却高蹈于天下大道,隐隐有豪情溢于言表。所以,若仅仅说陶渊明是田园诗人,这实在看低了他。朱熹率先揭橥,说人人皆说陶诗平淡,但在我看来,其本质其实是豪放,只是那份豪放每每隐伏而不发,只有《咏荆轲》一篇露出本相,平淡的人如何说得出这等言语。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索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有豪情为根底,陶渊明写起田园生活便自有一番脱略不群的气象。

                《归园田居》(五首之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几乎纯属白描,只有“虚室有余闲”暗用《庄子》“虚室生白”之语,虚静的不仅仅是居室,也是诗人的内心,体道的光明正从这虚静中油然生出。诗语没有半点滞涩,一路贯穿下来,有大开大合、所向披靡的感觉。

                《归园田居》(第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虽然自幼贫苦,但毕竟是世家子弟出身,又一向以读书为业,自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农夫,所以躬耕归隐的日子并不易过。在南山下种豆,结果稗草丛生,豆苗没长出几株,但诗人不以为意,清晨便去锄草,入夜大才荷锄回家。劳动虽然辛苦,诗人的心境却好,所以才会以玩赏的心态写出“带月荷锄归”的句子。这一路上,道路狭窄,草木杂生,露水打湿了衣裳。衣裳湿了倒不必惋惜,“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节操就好。

八句诗明白如话,诗人的生涯与操守皆如在读者目前。这样的诗,自然称得上“不隔”。何止不隔,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专论五言古诗,其中有盛赞说:《归园田居》五首诗成为楷模,后世各大名家无不受其孕育;它们应当与《诗经》同列为经,岂止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