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串“珍珠”,帮你写好“简书”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木工找到了一份伐木的新工作。由于他老实肯干,第一天就伐木19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工人,所以得到了老板的高度肯定与加薪奖赏。第二天,他为感谢老板知遇之恩,更加卖力工作,但仅伐木16棵,为此感到羞愧。第三天,起早贪黑,使出浑身解数,但仅伐木12棵,他感到无地自容,主动找老板道歉并检讨。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工人一听愣住了,他说:“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砍树上了,哪里有时间去磨斧子啊?”
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简单直白地解开了以上故事的问题。。近年鸡汤文学也对此做出了更为形象的注解:“日出在黑夜和寒风之后,美食在火候和工夫之后,好的东西永远急不得。明确自己的爱好,找准自己的优势,然后踏实耐心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你想要的一切,终将是水到渠成。”
《论语·卫灵公》中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大意是说: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孔子十世孙孔安国将其注解为:“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
我于2018年元月1日注册简书以来,在23天内发表了20篇文章,有3篇被推送到首页后,便有简友加微信聊天交流写作心得。问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经过交流得知,问题在于没读过几本书,也没写过什么公文、杂文、论文等文章,所以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
我的经验是先“磨刀”再“砍柴”,也就是先多读书,同时写短文章。
读书要精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抄下来、背下来,有了大量知识储备,方可厚积薄发。
我的学习笔记写文章要简短,要写短句,不要写长句。字数不宜多,能写一个字就不写两个字。我的做法是写“一字悟”,即每天早晚各想一个字,然后用50个以内的字数阐释这个字。其实,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浓缩的都是精华。
当然,对于有一定阅读量和写作经验的简友来说,和我一样,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写出精品。
在深入学习殷亚敏教授《口才百炼成金》后,我尝试把他所说的“珍珠四论”法运用到讲话和写作中。当然,也有专家把这种方法叫做“抽屉法则”,就像中医药剂师往中药铺的抽屉里分门别类装入各种草药一样井然有序。我觉得这两种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珍珠四论法”。
古人云:“文以载道”,主题和中心思想尤为重要,所以先得构思确定好这两个方面,然后再按“珍珠四论法”撰写文章。
第一论是“发散思维拣珍珠”。读书就是拣珍珠,每当读到一本好书,或者看到一句经典成语、诗词、美句等,就是捡到了一颗“珍珠”,要把它记录下来或者直接背下来。日积月累,知识储备库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自然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了。
第二论是“收敛思维选珍珠”。要在收集到的众多“珍珠”中,精心挑选贴近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珍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围绕主题进行精选。
第三论是“灵感思维串珍珠”。把拣来的“珍珠”和选来的“珍珠”,用简练的语言串起来,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章的“嚼头”。这是一个精挑细选的过程,需要用“慢工出细活”的心态去完成。
第四论是“形象思维饰珍珠”。这就像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一样,是一个用心美化文章的过程。如果想要文章达到尽善尽美,就要在这道工序上下足功夫,因为这是让“珍珠”更加光彩夺目的最后一道程序,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做后盾,也需要有灵感。
送你一串“珍珠”,帮你写好“简书”不管这个俗世如何喧嚣,我们在简书始终宁静从容,作品照亮人间冷暖,人性写就万事沧桑。
书写你的悲欢离合,阅读他的激情满怀,人生需要书写绿肥红瘦,书写需要人生跌宕起伏。
细心地磨吧,磨出一口干将莫邪!
勇敢地写吧,写出一个光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