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你家娃有没有被这样“逗”过?赶紧制止吧!!
年关将至,在外奔波一年的粑粑麻麻们也已经准备带着娃回家过年了,大家族的兄弟姐妹都从远方回到家乡,大家除了说说这一年的新鲜事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逗小孩了!
很多大人觉得这是对孩子关心和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对于一些“出格”的逗弄,如逗孩子喝酒、逼孩子磕头,用言语逗弄孩子等,这些看似无心的逗趣行为,其实对孩子伤害很大。每年春节因为恶作剧导致儿童受伤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作为孩子父母,碰到类似的逗弄行为,要及时止损,不能因为孩子小就无所谓。以下几种行为,家长要多多留意。
逗孩子喝酒
过年回家,难免要喝酒应酬,大人们聚在一起喝高兴了,连孩子也不放过,尤其是男孩子,有些亲戚喜欢用筷子沾酒给孩子尝尝。还有的孩子看着大人喝的那么“香甜”,会央求大人让自己也喝点,家人通常会笑呵呵的让孩子尝一口。
多数家长觉得一点点酒精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实际上6-10克酒精就可能让孩子丧命。据美国一家医学杂志报告称,90%酒精中毒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因此家长不可小看酒精的作用,尤其是过年人多的时候,一定不要主动鼓励或者逗孩子喝酒,万一因此酿成不良后果,可就悔之晚矣。
应对策略:当亲戚逗孩子喝酒时,父母要果断拒绝,或让孩子尽快离开饭桌,如果孩子因此而闹腾,可以用其它饮品代替大人手中的“酒”。
让孩子磕头领红包
喜庆的节日里,大人都会给孩子提前备好红包,但有的大人为了增加乐趣,会让孩子现场表演一段、有的大人还会让孩子先跪下磕个头,再给红包,不明所以的孩子,往往在半强迫、半诱惑的指引下,磕头拿钱,这类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会让孩子会认为通过“祈求”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一些本身就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发红包的逗弄,而更加内向,甚至因为达不到大人的“要求”,而产生自卑倾向。
应对策略:大人们在给孩子发红包时,最好是一边祝福一边递上红包,这样孩子既高兴又不会因此有什么心理负担。如果其他家长以此种方式逗弄孩子,大人要及时出面制止,比如告诉大家,孩子比较含羞、不会表演等,这样发红包的家长也就不好意思继续了。
言语伤害
过年时经常看到大人们聚在一起,围着一两个娃娃逗趣,有的说“你妈还没回来,肯定是不要你了!”有的说:“你爸爸有了弟弟,就不疼你了!”有的家长更过分,直接对孩子说:“你是桥洞里捡来的,赶紧去找你亲妈去吧。”……看到孩子被逗得要哭或者着急时,一圈人就开始高兴起来。
事实上,言语上的伤害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孩子年纪小,缺乏对事情判断的能力,在TA看来,大人说就是真的,因此会对自己、对亲人产生怀疑。当被逗弄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产生各种焦躁的情绪,甚至对自己的父母都会感到没法相信,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非常不利。
应对策略:当孩子被这样逗弄时,父母一定要学会保护孩子,如及时转移话题,不要让大人继续逗弄;或者给孩子解释,这是开玩笑的,不是真的。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此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了。
“隐患”小游戏
有些亲戚看到好久没见的外甥、侄子什么的,都会非常开心,有的家长会采用拔萝卜(两手抱住孩子的头,将孩子提起来)、转圈圈(大人两手抓住孩子的胳膊使劲转)、抛接(将孩子扔到上空,再用手接住)等既刺激又有趣的小游戏和孩子亲近。虽然这些游戏会逗得孩子很开心,但实际上这类游戏的危险系数也是非常高的,很容易在游戏中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应对策略:当大人要和孩子玩此类游戏时,家长尽量守在一旁保护孩子,同时可以建议大家玩一些比较安全的游戏,如唱歌比赛、木头人、老鹰小鸡等安全性较高又好玩的小游戏。
回家过年,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地事情,假期里孩子不用上学,大人不用上班,大家都比较放松。但是在放松的过程中,尤其是和孩子的交往中,大人一定要控制好尺度,别过分逗弄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大人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咱们大人还是尽力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