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赛道观察传统媒体的颠覆者们@产品

从梨视频转型“影像版读者”,看UGC短视频媒体

2017-02-13  本文已影响283人  闫泽华

02月10日,邱兵发公开信,宣布梨视频转型为“影像版的读者”:从时政及突发新闻转型为专注于年轻人的生活、思想、感情等方面。以UGC短视频为主要卖点的梨视频的转型,似乎也昭示UGC短视频媒体的道路会越走越窄。

内容层面:

UGC的内容产出本就质量良莠不齐,形态上大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搬运和粗剪辑:搬运和粗剪辑,在数量层面是UGC内容产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基于了UGC对于版权内容精华片段的提取和再造,看点十足不缺乏受众和流量。
问题:此类内容的问题非常明显:版权!即便是精剪辑或者走点评类的UGC视频(如一些歌曲的混剪、电影的混剪等),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版权方面的问题。

自拍才艺 和 创作:自拍才艺的部分,典型者如微小微(2016年微博红人节十大红人新秀奖)、一些垂直平台上的美妆达人、购物达人等。其基本路径还是:内容--> 吸粉 -->网红化。其主要分发渠道也在于社交平台,以人为核心的分发。少量能够脱颖而出的UGC也快速的被偶像化,自己组建或附庸于某个PGC组织。

创作短剧的部分,可以参考新片场的创作者社区,以经过精加工和完成度较高的短片为主要代表。但局限于创作者的兴趣驱动,在创作频率上难以保证。
问题:无论是走自拍道路还是短剧创作类的UGC,在2017年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更加充分、也更加激烈的局面。这是由于:目前国内短视频市场的内容供给是由上而下的,而非自下而上。大量的传统视频制作者以商业化的导向和目的,精良的剧本和拍摄、剪辑手法进入短视频市场。使得这一市场上的内容供给质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一般的UGC根本无力在质量维度、频率维度上与其竞争。

拍摄和记录社会事件对于拍摄和记录社会事件,这是UGC视频最为擅长的部分,门槛最低的部分。现如今,大家看到最新资讯,第一反应是去微博搜索。本质就在于UGC更广泛、更灵活的特性使它能够更快速的记录,将不经剪辑的将内容发布到网络上。
问题:1、版权、隐私问题。因为记录的方式,拍摄的是他人而非自己,故一些常见的内容形态,如球赛、演唱会、内部会议等记录,严格的来说存在一定法理的争议性。
2、监管问题。有些爆料内容是不可以被披露和放出的,这使得依赖于此类型UGC视频会面临监管之忧。

历数完UGC可提供的短视频内容后不难发现,没有法理之忧的内容只有自拍才艺和创作两类。加以内容生产频率的考量,剩下的只有自拍才艺性质了。而这种UGC内容更适合的是社交平台而非媒体平台,是不折不扣的网红路线。因此,从内容层面上,UGC生产的短视频难以支撑起一个视频媒体。曾雇佣上千名拍客的梨视频如今黯然转型,已经验证了这一结论。

分发层面:

内容终归是依赖于平台来分发的,媒体平台的商业价值就决定了其内容分发策略:谁能给平台带来收益,谁才能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而UGC短视频?显然不在其列。

UGC内容的良莠不齐、版权风险和受众模糊使得广告主不愿意为这部分流量付出广告费。正因此,早在2008年土豆网王微就将UGC内容视为工业废水:“灰色内容可以产生庞大流量,但却近似于工业废水,毫无价值。”
时光已过了近10年,但对于UGC短视频来说,这一判断却并未过时。如果你以内容消费来看待UGC短视频,就注定面临工业废水无法变现的问题。

对标国外,UGC短视频的鼻祖youtube早已悄悄转型为PGC为主的模式。
援引相关数据,2008年的youtube UGC内容占主导地位,但其中只有3%产生了广告收入,深陷“工业废水”的池沼。被Google收购后,youtube开始加速内容PGC化的过程:通过与MCN合作提升UGC质量和频率、筛选网红以PGC化;大力引入传统电视台入驻、开设专门频道;赞助知名制作人创作视频或剧集;推出付费的youtube red服务等等。从创业之初的个人媒体到发展壮大的公共媒体,再到商业化导向公共媒体,youtube的流量正越来越向那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内容倾斜。
在平台能够容忍一定带来流量短视频的存在,并竭力把创作者导向职业创作者,把用户导向付费用户。但它必然依赖头部版权长视频和质量数量更稳定的PGC短视频来盈利的。

“专注于年轻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这一讨巧的定位显然是邱兵冲着广告商的喊话,而公开信内“我和我的团队从来不生产不好看的内容”一语,也道出了梨视频全面变为PGC的思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当梨视频变成《知音》时,它已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梨子。

参考: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revolution?: critique of the promise of YouTub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