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的“胡杨”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7416690f411c

于蓝和王凤芝是知青子女,在90年代初返城回上海。

90年代初的上海滩,还保持着当年的风华和大气,十里洋场的旧貌在南京路一带还隐隐可见。

当时的浦东正处于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杨浦区,这个被称为大杨浦的“下只角”,上海的很多轻工业就聚集在这里。

在狭长的杨树浦路上,黄浦江上的货轮鸣笛声,随着柔柔的风儿,飘洒在北外滩的上空。

原来的国棉十七厂,上棉九厂就在杨树浦路上。每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就会看到一批批的老工人,成群结队的往劳资科前去。岁月的沧桑陪伴着他们颠颠魏巍的身影,但也抹不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上海香烟厂,上海橡胶厂跻身在长阳路上。

于蓝的爷爷奶奶原来是上海十七棉的退休工人,就住在单位给他们安置的“两万户”房子里面。

所谓“两万户”房子,是集五户人家的共用厨房和共用卫生间。

如果要洗澡,就备一只大脚盆,在家里“干洗”。

于蓝的爸爸是家里的长子,在“一片红”的上山下乡号召下,被分配到了新疆建设兵团。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