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采】不熄的千年窑火——景德镇
巍巍高岭,悠悠昌江
天下陶瓷,此乃故乡
高岭之山,非以仙名
却蕴炼金之矿床
昌江之水,不以龙灵
而涌润玉之波扬
五大发明乃于斯地
旷世奇珍享誉四方
景德镇,一座活的陶瓷博物馆。
昌江的水与丘陵的风,山间的松木与丰富的瓷土,孕育出这座因河建窑,因窑成市的千年瓷都。生活在这里的人,股子里流淌着对陶瓷的热爱与敬畏,“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对这座城最好的注解。
在景德镇,你便真正的知道,什么是匠心独运的工艺,什么是一座城在用心做一件事情。
熙熙攘攘的摊位,街边的手艺人,街边的一个个精致用心的店面,而且有盆栽,水缸,金鱼。尤让人觉得似乎并非现代,而是一座古城。一座以瓷为生,所有人只做瓷的一座城。
匠人
“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这是清代诗人郑风仪在《浮梁竹枝词》一诗中描绘的昌江两岸的夜晚风光,从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清代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发展不仅依然如火如荼,而且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来景德镇学习制作陶艺的匠人。
窑火通明的两岸,昌河水奔腾不息,夜半惊醒的人,想起自己刚刚在梦中梦到了还乡的模样。
其实不仅仅在清朝年间,在当下,来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的人,仍然不在少数。他们有在景德镇读完大学毕业后留在景德镇的,有外地陶艺家来景德镇进修学习的,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因为某些原因爱上陶瓷,从全国各地赶来,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学习陶艺的陶瓷爱好者。
对于这些没有一点基础的人来说,想要学好陶艺,他们往往在景德镇一待就是三五年,有些甚至更久。
任何一门技艺的熟练掌握都不是那么容易,在那些精美的陶瓷背后,匠人们的付出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取巧。稍不留意,一个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陶器,可能就因为一个瑕疵而毁于一旦。
而在我们赞叹那些匠人们炉火纯青的手艺时,我们更多的只是在担当一个看客的身份,并不曾想到,在这炉火纯青的手艺背后,他们流下过多少的汗水,又错过了多少个春秋更替的花开花落。
匠心
一座庭院,一栋二层楼,坐拥整片大好山色,身心可以自由轻快地隐遁于自然的怀抱。
艺术地去生活,生活出一种艺术,缔造一种质朴、不做作、悠闲的日常美学,艺术家本身便成为与风景平分秋色的生动构成。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景德镇制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72工序方可成器。分工明细将每道工序,都做到极致。从拉坯到烧制成器的过程,是赋予一件器物以生命的过程。多少匠人从青丝到白发,一生只为一道环节,用粗糙的掌纹;用精湛的技法;用执着的热爱;诠释他们的生活方式,诠释匠心的千年如一。
当千年前的影青瓷惊艳天下
当宋真宗把年号“景德”赐给这座小城
当自然与艺术、现代与传统融为一体
或许谁都不曾想过
景德镇的窑火会千年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