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做真实的自己

2023-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曦悦章

感恩是什么?

1.蕴藏在文化中的“感恩”

人类出现文字记载时,感恩就开始被人类颂扬和奉行,不同宗教文化之下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本质相近,无非都是引导人要有“感怀恩德”之心。“感”,即动人心也”;“恩”,即惠也。穆罕穆德说:对所获得的心怀感恩,能庇佑你的生活维持长久的富足。佛曰:你维有学会感恩、惜福。还有我们最为熟悉的对父母感恩的,如《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诗经·蓼莪》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很多感恩的倡导,比如对天、地、对老师、夫妻、兄弟、朋友、对贵人、对国家等表达感恩之情,但中国文化中讲的“恩”,是包含有报恩的意味,比如倡导的“孝(父母)”、“忠(君)”、“义(朋友)”、“恩情(夫妻)”等是含有报恩的殷殷之情。中国人也常常把“感恩”看作善良品质的特征之一,如在做人处世中会提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等做法。

2.感恩的定义

感恩,因意识到被给予而自发认为是被恩赐或被爱,从而由感谢对方的意愿产生的心理活动或现实行动。从理性思维上讲,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为自己已拥有的而感恩,真诚地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样就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态改变了,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了,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了,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了,人生就跟着改变。

感恩还是什么?

1.感恩是一种深挚的情感表现

感恩是一种“我”对“你”或“他”给予馈赠(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等)的一种回应,是带有回报意识的感激之情,并且用实际行动报答对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帮他人做事情),也可以说是对自我之外的存在发起的一种特别关注的“爱”,不是父母、亲子、夫妻、朋友之间的爱,而是对人或事物特有的一种深挚的感情。本质上可以认为,是“我”在用“感恩”与周边的人事物创建一种爱的互惠的关系(你给我A,唤起了我的感恩之情,我看到了你给的A,然后我积极回应你,并且作为回馈我给了你B)。在这种“感恩”之情被激起后,我们会有意识地觉察周边的情况,从而以友好、善意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并回应以深挚的情感,进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使我们能够客观地去应对发生在生活中各种事情。

2.感恩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力量

感恩是一种爱(这种“爱”可以理解为是对人事物的刻意关注),具有正向积极的力量,能使我们感受、欣赏、感激发生在身边的美好事情。当我们向他人表达感谢、感恩的同时,自身也会感受到一种正能量,这股能量会让我们更积极、更投入、更具创造性地去生活,推动着我们向前进。在我们获得美好的感觉的同时,也得以暂时忽略掉怨恨、不满、愤恨等带有负能量的人事物,促使我们以平和、安宁的心理状态去处理发生在身边的事。

习得感恩

感恩能使我们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提醒我们不能把一切好事当作是理所当然。感恩也使我们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特长,能进一步增进自我接纳。感恩也能使我们更趋向于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有许多心理学家证明感恩有助于抵御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把感恩看作一种处世方式,也可以看作一种习惯,可以从自己做起,形成感恩的意识,掌握感恩的方法。

1.具备阳光思维

“阳光思维”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光明面,去看到令人产生美好、喜悦的人事物,发现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支持,也才能激起人的感恩之情。阳光思维可以说是一种乐观看待客观事物的心理趋向,也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包容的人生观,能够让我们全面客观地看人、观事、觉察自己。但“阳光思维”并非不看消极面,而是允许事物以本然的面目存在,毕竟阳光与阴影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用“阳光思维”看待问题时,即便我们看到了消极的一面,也应采取坦然、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人事物如其所是。

2.欣赏肯定他人

欣赏,即是有意识地去发现对方身上那些好的品质,如善良、体贴、优雅或具备的某些特长,并且告诉对方。如果同时能关注更多细节的话,比如关注到每个人每天表现出来的不太一样的闪光点,这种欣赏更会促进双方关系。而感恩能让我们更积极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温暖情景,并提醒我们美好的事情并不是天然属于我们,它需要感受、需要回应、需要召唤、需要有对美好的渴望之情,只有如此我们得到的快乐才会增添很多,也会更容易获得满足,得到幸福。

3.养成感恩的习惯

养成感恩的习惯可以从培养内心的感恩开始,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自己的感激之情,感恩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感恩自己所有的优点、缺点,感恩自己人生经历。如果可以,尝试每天或每周写一篇感恩日记(其实也可以简化成几句话),时刻提醒曾经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如果尝试对外在的世界表达感恩,我们可以向身边人表达感激之情,即使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毫不吝啬地去表达感谢之情。也可以对原生家庭感恩,也有很多人会觉得父母养育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似乎没有可以感恩的地方,但一个成年人必须明白:前半生的命运是父母给的,但是后半生是自己决定的。还可以对身边的伙伴感恩,这些人可以是同事,朋友,当然也包括伴侣。而最重要的是别忘记对自己的工作表达感恩,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场所中度过的,主动去感恩这份工作提升了自己的某些技能,老板或者同事教会了你某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在工作中结交了一些朋友,总之要去感恩这份工作值得的你珍惜的地方。

做真实的自己

首先我们要问问自己,什么叫做真实?真实就是不虚假,就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要想做真实的自己,就得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做自己。可以人首先是要跟自己的内心有所链接的,才能懂自己,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多个面向,包括自己的脆弱、坚强、优点、缺点、开心、悲伤以及其他各种情绪也罢,自己的特征也罢,能坦然面对多面的自己,并能够从心底承认它的存在。

1.完全接纳你自己

许多人在面对自己时,总是喜欢彰显优点,而掩饰掩盖缺点和不足,这种不叫接纳。真正的接纳,是接纳所有,是面对喜怒哀乐时,能够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是”,这样完全的、全然的接纳是平和的、宁静的。这一声“是”是对所有令我们忧伤、令我们痛苦、令我们开怀的事说的。这一声“是”并不等于说“这很好”,而是意味着“事情就是如此,事情已然如此,手舞足蹈也罢,哭也罢,顿足也罢,事情已经这样了。

当然我们应该避免被动接纳的情况,就是那种出于胁迫或者心力交瘁而不得已接纳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以说是无奈的妥协,这是一种虚假接纳。这种接纳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经过大脑思考,权衡各种利弊之后所做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被动接纳最终会积累起一定程度的负能量,从而吞噬我们身上的正能量,降低幸福感。但全然接纳则不同,它是不受任何因素迫使,不受任何诱惑推动,将所有积极的、消极的,阳光的、黑暗的,都一并接纳下来,认可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2.与自我建立链接

学会利用情绪低落的时刻,人们常说“得意忘形”,人在得意的时候情绪是高昂的,是很难与自己有深度的链接,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做,此时就真的停止手头正在进行的事情,然后只是思考并感受自己的状态,也许会有忧虑、悲伤或者空虚感,这些都无所谓,只是任思绪流淌着就好,承认这就是自己的状态。如果可以,尝试把正在经历的痛苦、不满等写在纸上,哪怕写完再撕掉,当面对纸上的那些字,有时候会有一种荒谬感,觉得那些事情、那些人、那些使你沮丧的经历根本不至于使自己难受,当一切释怀,心境会逐渐转变,再次获得平静、喜悦,也会更了解那个真实的自己。

3.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性

人并非万能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我们总是无意中会执着于追求自己心中的完美标准,为一些不如你意的事情而烦恼,进而陷入批评、埋怨他人,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所以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总是强迫性地要求自己达到预期中的完美境界,如果不能接受现实中的无序、意外、不确定性,那么人将会活的非常辛苦,将大部分精力消耗在自我内耗中。但我们同时也需要明白这种承认局限性,并非允许自我懈怠、偷懒、逃避,尽管我们不知道有些事情会发展到什么样子,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但生活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在局限中找寻自我能力的极限,努力变成理想中样子。

结语

生活并不复杂。杨绛先生曾说:”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人应该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恩岁月的馈赠,珍惜当下,享受日常,任花开花落,始终都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