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绪就读书——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之《做甘草
备课不充分,这是我这两天上课最难过的事情。不会上课,这是我最最郁闷的事情。怎么办?
上古诗不会,上课文不会,其实也不是不会,但是就是感觉课堂教学的环节是割裂的,没有多大关系,没有什么有趣的环节,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让我自己的内心里真的好难过。按理说,我也算是一个“能说”的人,但是,为什么我的课堂里的说为什么就如此干瘪呢?我简直是在拷问自己,为什么呢?郁闷夹杂其中呢,我该怎么办呢???
简书是我发泄情绪的地方,简书相当于我的一个知心朋友,我将自己所有的心事写在这里,诉说我的无助。这几天时间又快而又慢地过去了,我的读书收获是什么呢?甚微呢。晚上不读,早上不读,白天不读,实在是难过。晚睡还可以,早起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白天的精神状态实在不好。没办法,只能将闹钟拨到了六点钟,然后起床。
哎。我本原来是一个乐观的人,可是,时日久了,我似乎不再乐观了。现实中乱七八糟的事情,让我无法轻松度过每一天。郁闷。
行动起来吧。重在行动起来。不会完全可以学习,只要学习,还是有收获的。
周末的两天,按心中计划完成吧。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永正老师在书里给了我们很多方法,如: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激励,把课上得有意思……
几年前,我读过这本书,但是也是囫囵吞枣的读,今天再次翻开这本书,读到目录,我就非常喜欢了。还是再次读起来吧,读一读,总还是有灵感的。
做“甘草”,是因为于永正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是于老师与同事之所以相处得好,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之一。第一,甘草性温、味甘;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
读着于永正老师的文字,我的内心里是满满的激动,我仿佛找到了教育教学的灵丹妙药,于永正老师说:
1.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座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儿”——玩,当然是小学生的作业。
2.带着思考教书,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3.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4.优秀的老师,不会只用一种语调、一种语气说话,而会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音调、语速,而且表情、眼神也会随之变化。
5.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
6.上海市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诗歌有智慧的老师。他教初中,学生的中考成绩好;教高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好。人问何故。钱老答曰:“平时按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多读多写。”
7.做了一大堆练习册,到头来,做了一堆垃圾。用火焚之。这是对应试教育的血泪控诉。
8.日常教学工作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老师的期待必须是真诚的。有些话,还要反复说。一旦学生有所进步,还得及时肯定,让学生感到,我真的时刻在关注他。
9.老师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心态平和了,处理的方式就会为之改变,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这样处理,学生既不尴尬,又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10.至圣先师孔子有五大美德,叫做“温、良、恭、俭、让”。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应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11.我的做人准则是: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