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总是伤感
不知为何今年冬天听到好几个令人伤感的消息,有好几位长辈离开了这个世界。印象里那些长辈大多随和,有着农村人普遍的纯朴和善良,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但也安定知足。到了晚年,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富足,生活惬意舒适,唯一无法抵挡的就是病痛的折磨。
本来生死的话题稍显沉重,不太想提及,但经过了疫情之后,慢慢对生死有了一些客观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来越平和,以前看不惯的事情,现在都能一笑而过。以前觉得一些刺耳的话,现在已经不具有杀伤力了,没有谁可以左右你的情绪,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发现自己对于物质上的要求越来越低,或者说是越来越看淡,虚荣心只在年轻时发挥了作用,现在基本已经无用武之地了。凡事量力而行,不必苛求和勉强。
在自己可以维持的基础上,保持一些小爱好的支出,反之,就从简单生活里寻找别样的快乐。
连锁店里包装精美的花和街边小店里大促的花,哪个更能令人愉悦呢,实则只是心境的差异罢了,花儿本身都是美丽的,同时也一样是有花期的,尽力绽放然后迅速枯萎。
那些精美包装,闹市地段和村落小店,只要心情是愉悦的,花的出处又有何意义呢。只不过是包装和服务的差异,店面感官和整洁度的差异罢了。
前几日一个从小玩在一起的小姐姐的父亲走了,人生的旅程永远定格在了68岁,听说那个叔叔患病已经好几年,做过几次手术,情况也是好好坏坏反复。
那个姐姐为了父亲花了不少于七位数的治疗费用,尽管最后一次手术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她还是坚持给父亲做,只要父亲心里依然充满希望。
长大后,儿时的小伙伴都去了不同的区域生活工作,所以我与这位小姐姐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面了。每次我们回家的时间都没能对上,只是关于她的事情在村里沸沸扬扬。
几乎她的历任男友都是外籍人士,前任先生离去后,留给她一个儿子和一些固定资产和经营场所。她一个人撑起了连锁店,很快从丧夫的低落情绪里走了出来。
然后,又一个打击向她袭来,她的父亲也生病了。她用一贯的坚强扛下了一切。经营店铺,教育小孩,带父亲看病,她忙成了一个陀螺。
我特别佩服她的毅力和耐力,这是我不具备的坚强,我总是太过依赖他人,时至今日才学会独自生活。而她从20岁出头就一个人在外打拼,目标明确,先是学了外语,然后踏入外语环境的圈子,最后嫁给外籍人士。
经济上她是富裕的,但她并不是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从一开始她就参与管理先生的公司,所以之后她能在短时间内顺利接管公司。
我不知道自己这么说是否合适,但现在她和她的父亲都解脱了,愿天堂没有病痛,也庆幸这个坚强的女子有了新的陪伴。
虽然关于她还是会有些流言,但我特别赞同她主宰自己人生的勇气,全程选择外籍人士又怎样,年龄差异又怎样,她主导着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活出了她的精彩。
反之,那些被世俗认可的路:找一个本地条件相当的人,安稳度过一生。
结局却未必圆满,有些人走不到七年就提前痒了;有些人维持着表面的和睦,为得只是保全双方的脸面;
有些人尚在围城里挣扎,没有勇气打破世俗的评判。
谁又能说怎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呢,那些活在世俗眼光里的人,身上背负着重重的壳,一步步都是如履薄冰,冷暖自知。
谁都无法代替别人回答人生感悟,快乐或不快乐,只有自己的心知道答案,可是这世俗的眼光却依然生生不息。
那些夜里下定的决心,总是在太阳升起时消散无踪影,有时候不是怕世俗眼光,只是怕父母失望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