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上帝,我度过了那些黑暗的时光
动画制作人汉娜•格蕾丝(Hannah Grace)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制作了一段治愈心灵的动画短片《幸存者》(Overcomer)。
Hannah:Thank God I've gotten through those dark times. I'm hoping this film will impact others in a positive way.
感谢上帝,我度过了那些黑暗的时光。我希望这部电影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其他人。
治愈系动画短片《幸存者》拥抱内在小孩_腾讯视频
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自我否定,自我评判,自我压抑的过程,甚至一不留神就会滑向抑郁之湖,在其中上下反复,难以自拔。
现代正念的开拓者卡巴金博士提到一个“非评判”的正念态度,
正念的培育是透过仔细专注你自身分分秒秒的经验,在此同时,尽可能不受自己的好恶、意见、想法所牵制。这让我们直接看透事理,以一种客观的、不偏不倚、不加掩饰的态度来观察或参与,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心中的想望来扭曲事理。
要能对自身的经验采取这种立场,需要做到:
首先,对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你必须能觉察心里川流不息的评价与惯性反应;
其次,学习从这些评价与惯性反应中,往后退一步。
当我们开始学习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评价各种经验,对于所见的一切,几乎都以自己的价值和偏好为基准,不断地分类并贴上标签。
我评价某些人事物是“好的”,出于若干理由我对他们感到愉悦。
我抱怨某些人事物是“不好的”,因为我对他们感觉不好。
其余的则归类为中性,因为与我不相干,我几乎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通常也不会引起我的兴趣。
基于这种分类与评价的习惯,我们会毫无觉察地落入惯性反应,而惯性反应几乎都是机械式与欠缺客观基础的。
各种大大小小的评价盘据心头,让我们很难感受到平静,很难对内在或外在正发生的事情有敏锐的洞察,于是这颗心像溜溜球,整天随我们的评价上上下下。
如果你对这样的说法感到质疑,只要在上班或上学途中拨出十分钟观察自己,你就会发现心头充斥各种的喜欢与不喜欢。
如果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第一要务就是能觉察这种自动评价的习惯。如此我们才能看穿自己的偏见与恐惧,也看到偏见与恐惧如何支配我们,之后才能从中释放自己。
练习正念时,心中一旦升起任何评价,能加以辨识且刻意采取更广阔的观点、暂时停止评价、保持不偏不倚的观察是相当重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在评价时,不需要阻止它,只需要尽可能的地觉察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你所采取的各种惯性反应。
此外,对已发生的评价可别再加以评价,这只会把情况弄的更复杂。
举例来说,在练习观察呼吸时,你心中升起“这真无聊”、“这根本没用”或“我做不来”的想法,这些其实都是评价。
当这些想法浮现时,以下的做法非常重要:
首先明白这些都是评价性的想法;
其次提醒自己先搁置这些评价,既不追随这些想法,亦不对这些想法起任何惯性反应,只要单纯地观察心中所浮现的一切;
然后继续全心全意地觉察呼吸。
当我们再一次升起自我评判、自我否定的念头时,回到呼吸,觉察自己的呼吸的长,或者短,就让他自然的发生。
文:一心正念
图/视频: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