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老马拉破车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乌衣巷希跃

文/雨润心田

外婆在71岁那年视力明显下降,而到了第二年夏初,家人发现,外婆所谓的看人看东西,基本靠猜。但就算如此,本性善于吃苦耐劳的她却依然不愿承认自己已看不见东西。

母亲最初在发现外婆的双眼渐渐有问题时,就不止一次问她,是不是眼睛看不清了?

但外婆却嘴硬地说:“哪有呀,你们谁进来,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有叫错哪个。还有,家里的东西放在哪,我什么时候拿错过。”

“家里人,家里的东西,你当然熟呀,就算不看,你也比谁都清楚。”母亲伸出指头问:“来,我问你,这是几?”

外婆:“三。”

母亲:“不对。”

外婆:“二。”

母亲:“不对,我比的是1。”

外婆:“重来。”

母亲又伸出手指:“这是几?”

外婆:“四。”

母亲:“不对,是五。”

外婆:“反正我能看见你伸出一个巴掌,就是模糊点,没事啦,我这么大年纪,眼花正常。”

母亲:“这还眼花?!”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和舅舅只得连哄带骗带她去眼科医院,不出所料,外婆得了白内障。

既然这样,后面当然就是要住院做手术了。

手术之前,医生给外婆全身做了必要检查。

手术即将开始,此时的外婆已躺在台上。

这时,年轻的主刀医生却走了出来,问在站在手术室外守候的舅舅:“你妈平时是不是烟瘾很大?”

舅舅:“是的。”

医生:“她平时咳嗽是不是咳得特别厉害,或者有其他什么不适?”

舅舅:“没有,除了烟瘾较大外,从没听她说过什么不适。”

医生略作停顿,说道:“你妈整个肺部全是黑的,而且萎缩得特别严重,建议你们在她动完手术后转院到肺部科再仔细检查一下。”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亲人听后都非常惊讶且意外。

动完手术,在外婆住院的同时,家人也拿着外婆的病历,以及片底,悄悄去咨询了肺科医生。

肺科医生看了看片子,问:“病人现在情况如何?”

舅舅:“除了看不见外,其他的一切正常。”

听了这话,医生感到诧异,盯着片子沉默了一小会儿,说道:“这个肺部基本废了,建议你们还是让她来住院治疗。”

舅舅:“医生,像这种情况,还能活多久?”

医生:“像这样的肺......”总之一句话,医生感觉,外婆的肺早已严重到无以复加。

过后,经过一番考虑,舅舅决定,白内障手术结束,如果外婆的身体如常,就不转院,直接办出院手续,其他事情,回头再说。

为何舅舅会这样决定?原因是,外婆是个既有生活规律,却又十分不爱惜身体的人。

外婆五十岁从单位退休后,每天的日常生活是这样过的。

早上五点多起床给家里人做饭,之后慢吞吞地(反正时间有的是)做一些家务活,到了某个固定时间,上菜市场买菜去......晚上九点,甚至更早,上床睡觉。

而在这每一天当中,只要不用干家务,没客人来,外婆就会悠闲地抽起香烟来,有时甚至一根接一根。

这就是外婆退休后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

为何外婆会抽烟?原因就是四十多岁时,由于生活工作非常忙,再加上吃饭不规律,结果导致胃部稍有积水,于是,工厂里的医生便给她建议,不妨抽烟试试,因为抽烟可以去除胃积水。

据说,外婆这个年龄段的好多女人之所以学会抽烟,原因就是当年国家物资贫乏,挨饿,因而造成不少妇女胃部出现积水,于是有些医生便教她们抽烟。烟一抽,还真感觉到效果,但从那以后,这些妇女也就理由堂皇地成了烟民。

庸医的这个建议,殊不知害了多少人,因为抽烟,胃里的积水的确是“没”了,可是这样的做法,却会伤及到肺部。

心地特别善良,守本分的外婆有两个“另类”:

一,除了做家务,抽烟外,基本没有其他爱好,甚至从没见过她到公园或者广场运动一下。于她而言,所谓的运动,大概莫过于走路上菜市场买菜,或者到米面店买包大米,然后抱在腰间回家。

二,尽管外婆长得干干瘦瘦,但在我印象中,却从没见她去看过一次医生。偶尔头痛发烧,外婆最多也就是稍躺在床上一小阵,之后到青草摊买一小捆青草煮水喝,这就完事。

据说,外婆破了她们厂里的一个记录,就是退休之后,全厂退休职工,只有她一人从没有过一次医疗报销记录。(早时职工生病治疗费用是厂内报销的,而后来这次,外婆得白内障住院,工厂早已启用医疗保险。)

正是这样,后来当外婆得了白内障时,她是极不愿意动手术住院的,后来在我母亲和舅舅的哄骗下,只得做了退让,但两只白内障眼睛,外婆坚持只做一只。她的理由很堂皇,如果两只一下子全做,要是手术失败,她就全盲。但是先做一只,如果手术失败,还有后路可退。

手术结束,住院期间,当眼睛的纱布刚刚摘下,外婆就催着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由于纱布摘下来后,还需要一个观察期,因而,家人只好安慰她再宽住几天。

又过几天,听到可以出院时,感觉此时的外婆恨不得身上有一双翅膀,然后以最快速度离开医院。

所以说,像外婆这样的人,假如她知道自己肺部有问题,必须再次住院,她又哪受得了。

就这样,那次外婆出院后,虽然家里人时常暗中观察她的肺部变化,并且每个人内心也早已做好了一些应对的准备。

渐渐地,随着年纪增加,外婆不用再做饭买菜了,但是,其他的生活规律还是跟以前一样,每天更多的是坐在椅子闭着眼养神,或抽烟,客厅的电视虽然经常开着,但与其说看电视,不如说听电视。而晚上时间一到,上床睡觉。

后来,家人甚至渐渐“忘记”了外婆肺部有问题的事。

就这样,时间转眼又过了12年,直到2014年初夏,84岁的外婆,寿终正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搞不明白,为何外婆的肺那么严重,却依然能够活得好好?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外婆之所以在发现肺变后,还能再活那么多年,说白了,就是幸好家人没让她去接受肺部治疗,假如那年在动完白内障手术后,接着把她送去动肺部手术,外婆命早休矣。

相信读过《黄帝内经》的人都知道,人体器官,五脏六腑,即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相克的。所以,有时当某个人肾虚时,未必是肾本身出现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肝,或肺。

可以肯定,外婆在她肺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其实她的肾,胃等其他器官,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以适应她的肺。

这就好比有一匹拉着车的马,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这匹马变得年老瘦弱了,由于这马一直拉着同一辆车,所以这辆车也同样会渐渐变得又破又旧,而马与车之间,早已磨合形成一种习惯。

假如这时,主人忽然给老马换一辆好车,老马必死,或者给破车换一匹壮马,破车必被壮马拉散。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有钱,有知识的人,换了器官之后,反倒很快就死翘翘的原因,像苹果创始人乔帮主就是一例。

再还有,老邻居许大爷,那年八十多岁的许大爷得了脑瘤。几个特别有钱且孝顺无比的儿女一听着急了,于是软磨硬泡劝许大爷去一定要入院动手术。结果,手术后没多久,许大爷的生命便进入倒计时。临死前,许大爷很是无奈的感慨,儿孙们太有孝心了,假如他们没这么有孝心,不去做手术,老人也许还能多活些日子。

由此可见,尽孝,许多时候是要视实际情况,而非看别人眼光。

与此同时,像外婆这样的,却又是成了另一种印证。

当然,外婆之所以能够活到八十四岁,除了我们这些儿孙不大有“孝心”外,外婆的一些不经意行为,也非常值得借鉴。

我们的不大有“孝心”,首先是在对外婆的肺部疾病体现得“漠不关心”,哪怕到了后来,家里人最多只是劝外婆少抽点烟,却从不强制不让她抽烟。

因为我们看过不少烟瘾特别大的老年人,当生病上了医院,只要医生一声建议,最好把烟戒掉。

这下子惨了,从此,儿女们便会以“一切从健康出发”为由,强逼老人以后不要再抽烟。结果,导致许多老人死翘翘的速度加快。

有这样行为的儿女真的孝顺吗!

要知道,就算你去参加赛跑比赛,到达终点线后,还必须有一个缓冲跑的过程才能停下脚步,你一听医生建议戒烟,就马上强迫老人家必须把烟戒了,这其实是在赤祼祼地谋害他(她)的性命。

除了我们的“不孝”行为,使得外婆还能长寿外,外婆本身常做的一两个无意动作也非常值得学习。

一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经常闭眼,或者发呆。另一个动作则是,在她八十岁后,不知为什么,每天舌头总不时在嘴里来回搅动。

外婆的这两个不经意的习惯,恰恰正是不少养生家所提倡的养生小动作。(养生家还提倡,每天可以做些诸如捏双耳,挠头,十指尖互敲,捏手指,捏脚趾,慢呼吸等等。)

写到这,想起一则小故事:

当年,意大利有一条千年水渠,后来,这条水渠成了知名景点。

随着前来观光游客的增多,为了保护这条水渠,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将这条水渠里的水流截断。没曾想,水流被截断后不久,这条水渠的堤岸便开始裂变,并且很快全损。

但愿这则故事,还有我外婆的故事,能让你感触到一些东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