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说散文大学生世界

伯夷列传——苍天无情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21人  谷乘风

  《史记》列传首篇,记载伯夷和叔齐的故事。然而,七百多字的文章中,真正记载伯夷身世的不多两百多字,其余五百多字都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疑惑。

  舜和禹执政数十年,功劳无数,才被授予帝位。王者是天下间最尊贵的身份,但是像许由,务光那样的人却宁愿逃走隐居也不愿意接受帝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孔子将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按照顺序排列出来,伯夷就在其中。司马迁根据自己走访天下的见闻,也认为伯夷的德行高尚无比,可为什么在史书连他们的记载都很很少见到呢?

  司马迁在这篇文章对古言“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表示了不解和反对,认为这句话是欺骗世人的。

  伯夷身为商朝臣子,责备武王以暴制暴,最后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伯夷的德行还不够高尚吗?为人还不够善良吗?为什么上天让他们落得饿死的下场呢?

  孔子的弟子颜渊,孔圣人认为他的这个弟子最好学,但颜渊却连糟糠一样都食物都得不到供应,最终早早死去了。难道颜渊是不善良的人吗?

  盗跖一生作恶多端,杀害无数无辜的人,把人肝当肉吃,聚集党徒,横行天下,最终却得到了善终。难道盗跖这样的人就是天道认为的“善人”吗?

  司马迁针砭时弊,认为在他那个时代,行为不轨,违法乱纪,却最终安逸享乐,财富几代人都花不完的人很多。而行事谨慎,不做不公正的事,不投机取巧,安守本分的人却遭遇灾祸的人数不胜数。

  司马迁根据这些情况,直接表明自己的疑惑:真的有天道吗?如果有的话,天道是正确的还是错的。

  太史公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但这却能给我们许多思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样的话很多,尤其是在古代。这类话是统治者们为了方便统治而有意无意地宣传给百姓的。善良而无力改变世界的百姓当然愿意听从这样的话语。

  做善良的事,做善良的人,然后会有好的回报——这难道不应该是有良知的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吗?

  这样的宣传也确实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繁荣——然而这样的话是经不起推敲的,所有觉醒的人们总是会提出反驳和怀疑。

  这里就要特别指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我们应该坚决抵制的那一部分误导民众的思想和话语。

  思想是最具有活力的,绝对不应该被限制。太史令同情伯夷——这也是人之常情,受规则的人落得悲惨下场总是应该被同情的。

  时至今日,天道有没有情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善人有没有回报也暂且不说,恶人总归还是有法律去惩治的——哪怕来的稍微晚一点儿。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这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不可阻挡的,哪怕内心深处我们对逝去的遥远感到悲伤。但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去适应,适应已经形成的潮流。

  这篇文章的末尾,司马迁列举了孔子,贾谊,以及《周易》当中的话语,隐晦地表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许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些指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贪夫徇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后形成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观念又引导着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做事时,能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又不被公众惩罚,求得自己心安快乐就好。总是顾虑太多别的看法和思想,生活凭空多出许多烦恼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