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编辑说创作与出版•写一本书成就自己读书

你脱口而出的话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376人  书香云舍

前些天,在某个产品内测群里。有网友问:

——我购买了会员,赠品还没有到,什么时候到账呢?

(有热情朋友贴出公告局部截屏,提示该群友注意不是实时到账,而是一周之内到。)

这本来已经很完美,群友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

(但是,群里某工作人员这时却出来说话了。)

——你看不懂一周之内是什么意思吗?

这一质问让群中的气氛瞬间崩溃。而当我指出,这样画蛇添足的质问,表明对提问者很不尊重时,群主和该工作人员都振振有词:

——他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有什么错吗?

——都那么彬彬有礼地解释这些、我们得招多少人?

是啊,我不知道他们得招多少人,为了减少麻烦他们,我默默退群。

*******

你会不会有意无意,在和同事、朋友、家人对话中也是这样、不耐烦、总是咄咄逼人地反问和质问呢?

也许你很少跟老板这样说话,但是却可能经常这样跟父母、长辈、亲人、孩子或者公共场合的路人说话:

“妈妈,你怎么又给孩子穿这么多?”

“……对啊,这你都不懂?”

“总是磨磨蹭蹭,你就不能快点儿?”

“你怎么买了双这么难看的鞋?”

“你挤什么挤?看不见前面还有人吗?”

……

我们习以为常和脱口而出的反问和质问。根源是缺乏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

在《提问力》这本书中,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拆书帮著名拆书家李真、丘恩华老师,开宗明义第一篇,就特别提出了,在提问题的时候,尊重对方是多么重要。而很多时间,我们非常习惯的反问、质疑,都潜藏着对对方的各种不尊重。

(以下内容摘自《提问力》一书)

敬意,意味着提问时,内心是尊重对方的。

尊重他人,首先是尊重他人的智力。很多时候,人们在遇到不同意见时,会提问,但提的问题往往是下面这样的。

“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难道你就没有考虑过意外情况吗?”

“万一失败了你负责吗?”

这些质问和反问,虽然也是用升调和问号来结尾的,但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表达,而不是带着尊重的提问。这样说话的时候,你的内心是贬低对方的,你觉得对方思考没有你周到、见识没有你广博,或者动机没有你公平。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智力。

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对方,你就不会这样问。你会想,他很聪明啊,他也很有经验啊,为什么他的方案和我的差别这么大呢?心怀这样的敬意,会促使你用更耐心、更好奇的方式向对方提问。

尊重他人,其次是尊重他人的选择标准。你的朋友要换一辆新车,是买帕萨特还是凯美瑞,这是选择。做出这个选择背后的逻辑,是“标准”。例如,他最看重安全,其次看重保值,然后才看重技术性能,最后才是外观。这是他的选择标准。

当我们着眼于选择时,往往各执一词,但着眼于选择标准,就容易开放地进行探讨。尊重对方的标准,意味着你要去问,他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这件事,或者他做这个选择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总结

带着敬意去提问,首先做到不质问、不反问,而是追问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什么导致彼此的想法会有这么大区别。并关注对方的选择标准。

读一下拆书帮力作 《提问力》,你的收获不止是学会提问的“技法”。

一本小书,助力成长

…………

HI,我是简书出版的合伙人、策划编辑、知识服务设计者张瑞喜。

感谢阅读、感谢支持,希望读后有收获!分享你的才能,打造个人品牌,欢迎和我交流。

我的简书号:书香云舍。

我的出版专辑:《创新内容出版》

简书小伙伴已经有三本书《转型王道》《自律》《提问力》经由我的手编辑,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上市。

你有好内容,想出书,想出互联网+的现代纸书,想出个“作品”,就来找我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