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 JVM-GC算法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亮__

在对象垃圾回收之前,需要知道,哪些对象需要被回收,以下两种算法,用来查找,需要被回收的对象

引用计数法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高效的算法(缺点也很明显),为每个对象创建计数器当对象被引用一次时,则计数器+1,引用释放时计数器-1,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进行GC即可,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该算法并没有被JVM所使用

根搜索算法

设立若干种根对象(GCRoots),当任何一个根对象到某一个对象均不可达时,则认为这个对象是可以被回收的。


由此可以排除,引用计数法中对象循环引用的问题,例如上图ObjectD和ObjectE对象相互引用但是他到达GC Roots不可达,所以GC的时候还是会被回收的。

那么什么样的对象能成为GC Roots对象呢,在JVM中有以下几种?为什么?

不是引用不可达的所有对象都会被回收,例如:对象如果实现了finailzed,方法中引用了


以上两种两种算法解决的是垃圾何时回收的问题,
那么下面的几种算法是解决垃圾如何回收的问题。

标记清除算法

该算法是在可以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依旧存活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再将堆中所有没被标记的对象全部清除掉,接下来便让程序恢复运行

上图比较只管的看到了算法的运行方式:

但是该算法有非常明显的缺点

综上所述该算法基本没有,所以又引伸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复制算法

将内存分为两个空间,活动空间和空闲空间,所有动态分配的对象都在活动空间中创建,当有效内存空间耗尽时,JVM将暂停程序运行,开启复制算法GC线程。接下来GC线程会将活动区间内的存活对象,全部复制到空闲区间,且严格按照内存地址依次排列,与此同时,GC线程将更新存活对象的内存引用地址指向新的内存地址。
此时,空闲区间已经与活动区间交换,而垃圾对象现在已经全部留在了原来的活动区间,也就是现在的空闲区间。事实上,在活动区间转换为空间区间的同时,垃圾对象已经被一次性全部回收。


以上的方式解决了,GC出现内存碎片的问题,但是却有以下两个缺点

标记整理算法

该算法与标记清除算法类似,标记-整理(排序和清除)

标记/整理算法不仅可以弥补标记/清除算法当中,内存区域分散的缺点,也消除了复制算法当中,内存减半的高额代价,但是任何算法都会有其缺点,标记/整理算法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也不高,不仅要标记所有存活对象,还要整理所有存活对象的引用地址。从效率上来说,标记/整理算法要低于复制算法。

分代搜集算法

从以上三种算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有优缺点,

所以大神们根据对象存活时间不同,将以上三种算法结合起来开创了分代搜集算法

GC类型

以上三个区域不是同时GC的,新生代对象经常GC,而老年代和永久代不经常GC,所以GC分为两种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