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优柔寡断,摇摆不定耗得大势已去

2017-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伐雨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决定,机会面前优柔寡断只能将其拱手让人,选择上优柔挂断,那很可能轻则碌碌无为,重则失去性命。历史往往就是在一个人或很多人的优柔寡断上出现了偏差。

1

项羽:鸿门宴上失良机,江东自缢失英魂

纵马驰骋英雄气,胸无城府少心计。

鸿门错放虎归山,乌江自刎方悔迟。

刘邦攻下咸阳,项羽听说他称王,于是欲派兵除掉刘邦。刘邦自知不敌项羽,于是亲自去项羽营中谢罪,澄清自己没有称王的想法。此时范曾建议项羽在宴会杀了刘邦,可项羽听得刘邦的“甜言蜜语”后,自鸣得意,吃吃不对刘邦下手,使得刘邦得意逃脱。四年后,刘邦打败项羽,项羽自刎,留下千古遗憾。

人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抓住了,你可能一朝就能飞黄腾达,机遇错失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了,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很多时候,我们对形势、利弊、得失得快速做出判断,下定决心,切忌婆婆妈妈,多谋少断。

2

刘奭(shi),即汉元帝:柔仁好儒本无错,怎奈立场不分明

笃行儒学仁术推,怎奈软弱混是非。

奸佞弄权任意纵,大权旁落国堪悲。

汉宣帝临终前,给儿子汉元帝安排好了三人一体的辅政班子,分别是外戚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后来,外戚和儒臣钩心斗角,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宦官石显弄权提供了条件。他信赖宦官,最终导致大权旁落,汉朝本已开始走下坡路,汉元帝重用奸佞的做法无疑加剧了汉朝的衰落。

“方”为做人之本,“园”为处世之道,这两者不能偏袒任何一者,若偏袒前者,做事显得直且不通情理,而人与人之间若果没有情理则难以相处;反之,则会犯原则性错误,做事难以服人。

方圆技巧,领导可以对自己的下属某些行为睁一眼闭一只眼,但是前提是这些行为不危机集体的利益。但是宦官弄权,排挤大臣就应该明确反对了,可是他没有,足见汉元帝不是一个明君,也不是一个好领导。

3

袁绍:身为贵族机遇嘉,糊涂不定难成事

四世三公出名门,力挫群雄睥昆仑。

官渡屡失战机好,败走黄河险丧魂。

在汉末群雄角逐中,袁绍以其四世三公的资本,广揽天下英雄,逐渐成为军阀中的最大力量,但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却妇人之仁,刚愎自用,屡屡错失战机,使得曹操有了喘息的机会,结果以少胜多,大败袁军,经此一役,袁绍匀兑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曹操名盖天下,威震八方。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道:“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袁绍无论是身份、地位、谋士、士兵、等方面都比曹操胜一筹,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好谋无断是袁绍失败的主要症结。袁绍没有把自己的谋划或者谋士的建议果断付诸实践,谋划一直搁浅着,最后时机错过了,再好的谋划也成了空谈。

4

孙权:寡断谨守方寸地,废立太子引祸根

孰为太子心无主,立而又废终难取。

留的隐患撒手去,不称曹操当时语。

孙权受任于危难之际,选贤任能,挽救了东吴危机,保住了父兄基业。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可以说,前期的孙权不愧为一代英主,但是在立储问题上,孙权却朝令夕改,犹豫不定,导致江东一直没有正名之主,而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宫廷斗争。

孙权从立孙登为太子,宠爱孙和,封网孙霸,一次又一次转变自己的态度,让朝臣搞不清孙权究竟要立谁为太子,结果使得王位迟迟不能易主,而政治斗争却愈演愈烈,最后孙权虽然最终确立了嗣君,但是在他死后,江东的政治气氛阴云密布,暗流涌动,为以后江东的衰败种下了祸根。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5

朱允炆:妇人之仁无主见,夺权不知终了何处

一改洪武滥杀伐,削藩大计苦谋划。

可惜不识才狼性,妄自怀仁失天下。

朱允炆在和叔叔燕王朱棣的战争中,无论在军力、舆论上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朱允炆却妇人之仁,下了一道非常愚笨的旨意,说不能杀了叔叔,要活捉他,这样在战场上,将士们本可以杀了朱棣,却因不敢违旨而屡屡放过了朱棣,而朱棣也因为这道旨意有恃无恐,在战场上披坚执锐,纵横驰骋,结果让朱棣攻陷了南京,夺取了天下,而朱允炆下落不明。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宽宏的度量和狠辣的手段是成不了的。宽宏的度量是指能够忍受各种压力和挫折,甚至是羞辱;而狠辣的手段是指关键时候不能妇人之仁,要恨下决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