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二十年,我竟然不会读书
上学二十年,我竟然不会读书。
小学时自然没法说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有学上已经很了不起了,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然而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上学放学,做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读书不就是识字吗?是的,父辈们都这么认为,那时村里没有人认为一个女孩会通过上学读书改变什么,那时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村里还没有出过女大学生。不是没有,是大多数女孩根本没有机会走进校园。
小学浑浑噩噩。上学路上疯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继续疯玩。三年级开始写日记,出现最多的主体就是:上学路上我看见一头羊在吃麦苗,然后我好心的把山羊赶走了。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小学是怎么度过的。读书仿佛只是童年的一个附属品,考试成绩好就是会读书。
到了初中依然资源匮乏的,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唯一读的书就是教材,语数英、物理化、政史地,一个也不敢落下,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靠着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意志力,从一个乡下初中考进县城高中。
不会学习让我的学习生涯变得苦不堪言。到了高中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小山似的书本资料,压得人喘不过气。经常看到哪些学霸们,似乎学的很开心,玩的也很开心,我开始反思自己,我在学习方面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否则怎会这么艰难。
反思过后,开始有意识的去关注老师们上课是如何把知识串起来的,我发现每门功课都有自己的体系,比如历史,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即使是偶然,也会有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反思后,仿佛觉得自己会读书了,成绩也比之前略有起色。
谁的青春年华如果没有被考试逼迫过,那一定的有缺憾的!
读书,对我来说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成长着。
高中就像凤凰涅槃过程中那最艰难的时刻,痛并快乐着!
时光荏苒,读书条件最好的当下,却不会读书了,那些为了考试,被逼无奈之下掌握的一点学习方法,日渐消去。
在读书以不再年少,没有人逼迫,没有人管。只凭自己的意志力。
可拿起书来却不知该如何读下去,是记忆的褪色,还是思想的懒惰,自己心里无比清楚。明明读不好书了,却又不想承认。明明可以学习如何读书,却又固步自封,盲目自信的认为:我读了二十年的书,难道还要学习如何去读一本书?
无知限制了自己的想象。
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如同在和一位阅书无数的人在聊天,虽然说的有些繁琐,但书中关于如何读书描写的却是非常详细,每一条规则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自己曾几何时读书时也有这样的做法,但终究没有坚持去做,去探究。
我在阅读一本书时,大多数时候都会看看作者是谁,然后简单扫一眼目录,就开始去阅读了,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像一个虔诚的小学生。
从来没有明确对书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论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是我们在读一本书时应该首先做到的,带着问题去阅读,才是一种主动阅读,才会边阅读边思考。
关于如何读书,作者提出了很多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读者要做的就是,学习利用这些规则,学会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