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年之“年味”(二)

2017-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武它术

(文/文武它术)

“年味”究竟是什么?我没有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上找到这一词条,也没有找到它的解释说明。

不过,我还是比较欣赏“度娘”的。词典上没有的“年味”,“百度百科”的描述却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互联网一圈逛下来,对“年味”的奇怪感悟又多了一分。

冯骥才的“年味”是“文化的”,离我太远了,看得我云里雾里稀里糊涂晕头转向。不过,我还是蛮认同“年味”的一个观点——无论现在的“年味”是浓是淡,但“年味”肯定是具体的,肯定是实在的,肯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果让我来说“年味”——

“年味”,其实就是在“12306”上眼睛看花了、手指戳麻了,好不容易抢来的一张回家过年的电子车票;或者说是挤在售票窗口旁,在寒风中用两只脚跺来的一张纸质车票;或者说是高速风雪中骑行的十几、二十几小时的“摩托冻车”……

“年味”,还是挤在车上左手提的一个小包,右手拎的一个中包,后背上背的那个大包。一小包长辈的营养品;一中包孩子的玩具和零食;大包则塞得更是满满的,那是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家老小分享的年货特产……

“年味”,也是留守长辈和孩童年关里一回又一回依在门框上,踮着脚远望的目光……

“年味”是古老的。它是腊月里磨的那次豆腐,蒸的那回馒头。它是挂在院子里晾的香肠、晒得咸肉。它是穿着“风衣”掸灰尘,潮着抹布擦窗户,卸下插头洗烟机……它是妈妈做的米面子孙饼、团的豆腐元宝。它是除夕下午贴的春联、挂的灯笼。它是除夕夜临睡前红纸封的财门,初一凌晨“天地响”开的财门……

“年味”是圆的。它是大年三十厨房里切盘的一个个冷菜,炖锅里的冒着热气的老母鸡汤,炒锅里跳出的一盘盘时蔬……它是一家老小围着八仙桌吃的团圆饭,晚辈举杯敬长辈的那一杯酒。它是长辈祝福晚辈们来年“大发”的那句暖心话,它又是晚辈祝福长辈们福寿康宁的那句祝福语。它是长辈们递过来红通通的压岁包……

“年味”又是现代的。它是晚辈手把手不厌其烦在教长辈们使用微信聊天定格的那个瞬间;它又是晚辈们微信朋友圈里晒出的年夜饭和全家福;它还是除夕夜大家发出和抢到的微信小红包;它更是晚辈们带着长辈们游园休闲…… 中国的“年味”也是世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