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书(2)

以上摘自《未完成的书》,自传性质,作者并非是我,而是若兰——一个和我相识十年的朋友,充满了才情,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在她那云山雾罩的字里行间,我既看不透又无法置评,更别提修改一二了,所以我就照搬过来作为我创作的前言和首章。
这纯属我的私心,就是想要用这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独特来装扮我原本平庸的文笔。所以真正能让你们看懂的故事此刻才算开始了,由我来创作,并且故事的主人公如你们所猜测的一样,就是若兰。当然这是经过她授权的创作,不是我别有用心的搬弄,所以大可放心。
之所以会这样,一是源于若兰对我的信任,二是我好歹也算个能拿得出手的作者,并且夜以继日的在通往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奔驰着,非常惹人注目。当然这都是我的自我感觉良好,若兰肯定就是爱屋及乌了,信我就以为我写得好,我也就欣然笑纳了。
为了故事的可读性,我必须沿袭一开始的第一人称。虽然我对于人称向来没有太多研究,也分辨不出孰优孰劣,但是既然开篇是第一人称,那么继续使用第一人称也是理所当然了。
接下来我会成为若兰,以她的口吻来讲述,如果你总是以为我就是我,那也没什么不对,毕竟这个世界上我们身上所能发生的故事也都大致可以归类,并且基本上都能感同身受,这是好事,有共情才能共鸣,也才能抚慰人心,故事存在才更有意义。如果你也同意,那么我就开始吧!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若兰的一些基本信息,也便于各位理解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大家都知道性格即命运这句话,所以若兰的故事可能也是对这句话的某种验证。
虽然我一向不太同意各种听起来似乎是真理能板上钉钉的说法,也可能因为我叛逆在骨,对于很多习以为常的说法总是存疑,我更倾向于自己去验证思考,再得出个体的结论,而且认为无法推而广之。这可能与我之前所说的每个人的故事虽然不同但都可分类有点自相矛盾,但是这就是我的观点,此一时彼一时,时刻都在变化着。
言归正传,我不是为了说我自己的故事才开始落笔的,但有时候又不得不拿自己的某一点说事,因为我始终觉得若兰和我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她比较现实,我比较梦幻,但某个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共用一个灵魂,因为她的语言在我听起来非常受用,简直就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
她有一次说,世界虽大却没有地方可以躲藏,我立刻就理解了,并且我也深有感触。她的细腻和深刻源于她的思考,她总是能发布一些让我醍醐灌顶的心情文字,总是那么酷帅,但又睿智,让我无法不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这也是我们的友情得以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所有灵魂相通的人们都愿意拿出一生来交换那种友情,什么都可以交付给对方,绝对的信任彼此。
若兰是中文系毕业的,然而她对于文学的热爱远不及我疯狂,可能她是纯粹的热爱,不像我,总想借此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一夜成名之类的。当然了,都是痴心妄想。我也就在她面前显摆一二,只是为了保持某种和她交流的资格。毕竟像她那样的人世上太少见了,我可不想失去和她对话的机会,况且她总是很认可我的三脚猫功夫,这从她把故事交给我,让我来创作我的处女作就可见一斑了。她信任我,相信我可以把故事写好看,让她和我自己都满意,没准还能一鸣惊人。这都是我们之间的胡言乱语,我甚至对她夸下海口,要送她有我签名的书,书里写着她的故事。
你们会问我,她为何不自己完成呢?好问题。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好像足够了解,至少应该比别人更了解自己,所以自传性质的书不在少数,包括很多伪装成自传的书。然而说实话,自传性质的书只有成名作家写的才吸引人,普通人的自传也只能家传了。当然如果你不是文学的狂热爱好者,也可以这么做。问题在于自己写自己视角受限,就像那句古诗所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且很容易写得自说自话,有时甚至出现交错视角,有点过于沉浸自我感受,很难让人心平气和的理解和接受。主观大于客观,难免有失偏颇。
别人写就不受限制了?当然如果用第一人称也会受到某些限制,虽然“我”非“我”,但是读者的代入感会很强,这就要考虑结构设置的问题了。我看《红楼梦》类比较少,看《简爱》类比较多,而且正好是在我的世界观还没有成型之前看的,所以我的文学启蒙不是东方而是西方。我知道意识流是个好东西,但玩转意识流却很难。没有广博的知识做底蕴,深邃的思想做风帆,流畅的语言做基础,强大的表达做动力,是很难一气呵成,让人投入进去的。然而我偏偏就不知不觉走上了这条道,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我认为意识流是最具呈现力的,故事好看与否可能并不在于形式,更在于本质核心,那就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之所以说那些话做那些事都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波动。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入反转的最强动力,如果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核心,故事怎么呈现还不是作者说了算。关键要引人入胜,别出心裁,而不是按部就班,落入俗套。
我的这番大言不惭打动了若兰,她对我产生了奇异的好感,就好像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我一般,她把她的故事全都告诉了我。不得不说中文系的就是厉害,表达能力超强的,让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听得几度落泪,几度想要放弃书写,我甚至觉得她自己就这样边说边写也就成书了,而且还是有相当水准的书,为何还要假他人之手呢?虽然他人就是我,但真的能够比她自己陈述的更具有文学性吗?我有点自我怀疑。然而开工没有回头箭,她已经对我深信不疑了,我也就没有犹豫不决的机会了。
我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必须深挖自己的内功,如果有的话。然后尽量完美的呈现一个关于若兰的故事,采用传统手法和意识流结合的方式,让你们读起来既过瘾又不晦涩难懂,我必须设置好章节和悬念,牵引着你们轻松然而有所收获的读完若兰的故事,这就是我的目的。
我对那些苦难的故事总是有不一样的解读,对于苦难中奋进的人总是有说不清的欣赏,总之就是要假装当一回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