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在心间,美在文字
高手如参天大树般,我们抬头望只在云端,望望自己如经年未发芽的种子,还不知道哪天能破土而出!
题记
今天学校组织了语文学科的教师培训,听了两节示范课以后,赵永江老师与老师们一起谈论了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话题,听完报告后,我内心犹如江水一般想外倾泻,又像自贱自己,感慨语文白教这么多年……
我们一生要听无数次报告,而大多数报告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作一片烟云,可我要说赵老师三年前的那场报告我还记忆犹新,可能没人相信,但对我来说感觉就是三年来我都未能消化掉一场报告的营养。
“文章如我们穿的衣服,经纬分明,经就是竖着的线,光有竖着的线还不行,这样的衣服我们没法穿,还需要横着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是三年前赵老师报告中曾经说过的,虽然当年的笔记已无踪影,可这些话如刻在脑海里一般。当时赵老师举了好多例子,我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一度琢磨这个经和纬在我们的教学中到底指的是什么?甚至一想到这个理论就看看自己的衣服,甚至观察身边所有的织物,想让它们和语文有所联系……
直到今天听完赵老师的《表达的魅力》的报告,我才略有所悟。赵老师今天讲到的习作表达需要构架和内容,形象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书架,书架实质上就是学生对习作的认知建构,内容就是学生的体验感悟,框架建构完整了,内容就容易摆放了,当然,摆列的方式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书架,为他们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当我理解到这个层面的时候顿时明白“经和纬”的含义了……
作为语文老师,我知道我们这个水平一直在语文的表层行走,可是却困惑不知道如何深入,语在哪里?文又在哪里?自我教语文以来,每个学期第一课我都会从封皮的“语文”二字开始教,“同学们,语就是我们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内容,要表达自己需要文字,这就是语文。而语是活的,文是死的,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语言。”这就是我的一点语文观了……然后我再根据学生年级不同举例说说如何把静止的文字变成灵动的语言。
今天赵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语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仅仅教学生把文字变活,更重要的是抓住文字背后的东西。
其实,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就意味着我们要改变了。我突然觉得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那么多,先罗列一下吧!
第一,读的少。看赵老师信口拈来的例子,我们却不能拿来就用,只因为我们读的太少,更别说存在脑海里的了。虽然写作与读书多少无关,可是读书多少与我们语文教学有关。
第二,缺思考。一个语文老师看到好的语言文字没有一点感觉,说明我们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思考,甚至一直停留在表面不想思考。
第三,无运用。习得的知识没能运用到我们教学中,就比如我,虽然听了今天的报告,知道表达需要系统,可我还是零零散散记下一点感悟,像小学生记流水账一般,这就是没有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运用的我们就要拿来运用。
第四……
……
我知道欠缺的太多,一时半会也列举不完,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是很幸福的!因为我们能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这颗种子埋藏了近十年了,希望还没有腐烂。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