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世界

2023-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奔跑的鳄鱼

我们生活同一片蓝天下,同一颗星球上,可我们每个人认知的具体世界却完全不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面对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生活在同样一所城市的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在那些需要按时上下班的打工人眼里,这座城市是没完没了的堵车是高不可攀的房价是身心俱疲的劳累,而在另一些人眼里这座城市里的大路是通畅的房子是舒适的生活是轻松的。

不同的人对这个城市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认识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世界在我们心灵或者意识里的投影。世界是三维的立体的,而我们的意识则是二维的平面的,甚至可能只是一维的线性的。世界如同一座有着许多复杂隧道的立体的迷宫,我们则是在隧道中爬行的虫子,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走过的路线不同,对世界的认识或者感知就不相同,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无论在别人眼里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在自己这都有会有合理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世界,但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真实世界在我们脑海里建立起来的模型。我们认知的世界不相同的原因就是我们建立的模型不同,而这个模型是随着接受现实世界的信息变化而在不断调整,当模型发生改变之后,眼中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

台风过境前天空蔚蓝白云朵朵,仔细盯着这些白云看,会觉得这些白云有着某种形像,如同缓慢行走小猪水中游动的大鱼或者一颗飘向天际破碎的心。为什么云朵会以某种形象呈现?因为我们的思维里保存着某种模型,当看到的云朵与这个模型恰好相同,我们便认为云朵是小猪、大鱼或者破碎的心。

对物体认知的过程是模型建立的过程,能够把物体认识出来是物体投射过来的信息与某个模型恰好匹配,如果没有模型与之匹配,那么我们就根本不知道眼前为何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就是化成灰也能把他认出来。以此来说明两人之间非常熟悉,熟悉到不需要借助于通常的特征而能知晓谁谁谁。但如果真的化成灰,如果不借助于DNA分析,恐怕没有人能够认出眼前的一堆灰究竟是谁遗留下来的。

对具象的实体的认知是建立模型的过程,对抽象的概念的认知也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比如说电流。我们理解的电流是关于电现象的一个认知模型,一般用水流来作类比,但水流与电流不是一回事。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人建立的世界模型就完全不一样,这就导致对 现实世界发生的同一件事情有不一样的反应,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股票买卖。相同的一支股票,有人以十元钱卖出去,是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觉得此时此刻能十元把股票卖出去对他而言是最有利的,有人以十元钱买进来,同样是因为觉得此时此刻买进是最有利的。那么究竟卖有利还是买有利这个问题与现实世间究竟怎么样无关,而是与买卖双方建构的认知模型有关,当建立的模型与现实世界切合度高,那做出的决策准确率就高一些,反之建立的模型与现实世界切合度低,那做出的决策准确率就低一些。

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解别人建立的模型,以及使用别人建立好的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学习经典力学,那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建一套与力相关的模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牛顿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不是真理,而是描述客观世界的一种模型,因为使用这个模型解决宏观低速运动物体的运行规律很方便,所以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爱因斯坦提出了另一种模型,相对论,因为在解决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运行规律时比三大定律更加准确,所以相对论就显得更为高级。当然相对论也不是真理,它是更为精密的模型而已。为什么牛顿三大定律仍然在使用呢?因为比相对论要简单得多,在很多场合下使用它方便,只有在高速微观世界,人们才需要使用相对论。这就跟在厨房切菜时用把菜刀就好了,不需要手术刀,尽管手术刀很锋利。

学习别人建立的模型很重要,比学习模型更为重要的是别人如何建模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