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老电影

2018-05-12  本文已影响117人  仗剑而立

     

难忘儿时老电影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乡下的生活很贫苦,可供娱乐的东西也很单调,农闲时人们除了串门闲谝,打打纸牌,再有就是赶集和看样板戏,谁家能有一台收音机那就很不错了。

        对于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最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除了看小人书,看电影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尤其爱看打仗的。看得最多的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等,即便是这些电影,一年也看不了几次。

        往往还有好几天,村里就传着要放电影了。到了放电影那天,村里大队的喇叭下午就会反复通知:

        “喂!广大社员同志们,我村今晚在大队部(或者学校舞台)放映彩色宽银幕战斗故事片《xxx》,希望大家到时候观看。”

        太阳还老高,就有一些性急的搬凳子在那里占地方。尤其是还没有看过的,打仗的“新片子”,还没等放学,我们这些半大的娃娃就坐不住了,互相急切地询问电影好看吗?打仗吗?等放了学回到家,天都擦黑了,匆匆地扒拉几口饭,叫上伙伴,狼一群狗一伙兴冲冲往大队部跑。

        放映电影的地方不固定,有时也在空旷的打麦场,离老远就能看见两根树立的木头杆子或者两棵树上系一大块方方正正的白布,叫做“银幕”。

        天完全黑下来了,村里的人们吃完晚饭,三三两两,扶老携幼都往这里聚拢,相熟的人互相嘻嘻哈哈打着招呼,小孩子“叽叽嘎嘎”地闹着,老太太们则姐长妹短亲热地拉着家常。有带着凳子,杌子(一个人坐的短凳子)就挨挨挤挤坐在一起,没有凳子的随便找块砖头坐下,不愿意坐的就围着放置电影机的周围站着看,遇到好电影,墙头,树杈上,银幕后面这些地方都是人,嘤嘤嗡嗡,好不热闹。

        放映电影的一般是乡里或者县里的放映队,有两个大木头箱子,一个装电影胶卷,另一个装发电机,因为经常停电,所以发电机是必备的。

        在人群中央有一张放电影用的桌子,一根竹竿挑一盏200W的灯泡照得全场通亮,一台放映机对准银幕摆放好,放映员开始“倒片子”,就是把上一次放映完来不及倒回开头的胶卷用手摇着绕回到开始才能重新放映。

     

难忘儿时老电影

        正片放映以前大多会播放“新闻简报”,都是宣传国内大好形势的,没人爱看。有时候放着放着突然停电了,就要用到发电机(我们叫“铁狗”),电影演得热闹,旁边的“铁狗”在卖力地吼叫。经常电压不足了,放映机的速度就会慢下来,放映中的电影“哼哼”地发出怪音,画面也会暗淡下来,胶片经常会被“烧掉”,这时候就要等放映员把胶片接好再继续播放。

        要是碰到不爱看的电影,我们这些孩子就会耐不住困乏睡着了。等电影放映完,银幕上出现“剧终”的字样,便会被大人唤醒,拖着一身的困意和两条被压得麻木的腿随着人群四下散去,留下满地的砖头瓦块和谁家的孩子掉的一两只鞋。

        那时候的电影都很脸谱化,人物一出来我们就知道那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那个是‘落后分子‘。’’好人”都是浓眉大眼,英俊帅气。“坏人”都长得贼眉鼠眼,歪瓜裂枣,或肥蠢如猪,或枯瘦如柴,个个面目可憎。

        老是那些电影,看来看去都看得滚瓜烂熟,我们甚至对一些台词都很熟悉:

        日本鬼子“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呲着暴牙的伪军小队长伸大拇指谄媚鬼子的经典台词:

        “高!实在是高!”

        “我到要看看高家庄的地道倒底能装多少水!”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

        我们也嘲笑日本鬼子的狡猾和愚蠢,每当看到日本鬼子和伪军汉奸被八路军打得魂飞魄散,狼狈不堪,也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我们最爱看《地雷战》中的一个镜头:

        日本鬼子军官摘掉雪白的手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双手起地雷,捧起的却是臭烘烘的大便,那扭曲狰狞的表情,哇哇怪叫时的狼狈,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便会兴高采烈地欢呼……

        当我们还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是看个热闹。及至慢慢长大, 这些简单而质朴的黑白电影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情怀也会深深地地感染着我们:

        《甲午风云》里腐败的清政府买回来的炮弹里装的是沙子会让我们双眼冒火,我们的内心会随着“邓世昌大人”一起高喊:

        “撞沉吉野!”“撞沉吉野!”

        《冰山上的来客》 中解放军战士被冻死,变成了立而不倒的冰雕会让我们的内心无比震撼!

        《51号兵站》中的地下党“肖老大”面对敌人大智大勇,巧妙周旋时的潇洒倜傥让我们心怀崇敬。

        我们不会忘记《永不消失的电波》中李侠被捕时那坚毅的眼神……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让我们白看,放好电影就会卖票,一毛钱两毛钱的都有,放电影的四周就会被围得严严实实。但我们这些皮猴般的孩子总会有办法,四处转悠着看哪里的墙头有豁口,或是墙根有破洞好钻进去,要不就攀上高高的树杈上去看,卖票的拿我们一点办法没有。

        到了后来彩色宽银幕电影慢慢地多了起来,尤其是出了一部轰动全国的武打电影叫《少林寺》,都说这部电影如何如何地精彩,里面的和尚武功多么多么厉害,我们个个都激动得不得了,都盼望着能早点看到。

        后来终于盼来有消息说《少林寺》在县里放映,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人花了三毛钱跑到电影院看到了这部电影。

        电影里精彩的武打场面让我们为之惊叹,以光头李连杰为代表的众和尚的武艺更让我们如醉如痴,只要这部电影在附近村子里放映,我们就追着看。受这部电影的影响,在我们那里掀起了一阵练武的热潮,每天一放学,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在一起学着电影里的动作“吼吼哈哈”地比划,个个都成了武功高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媒体和电子设备铺天盖地地涌入我们的生活,那种站在光秃秃的打麦场,迎着风看露天电影的已近绝迹,那些曾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老电影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尘封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虽已尘封,但并不意味着死去!因为老电影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有一次父亲在看电视,播放的是黑白电影《董存瑞》,当董存瑞举起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候,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眼角有泪光在闪烁。我没敢打扰父亲,父亲是一名老兵,显然是这黑白的影像唤醒了父亲对昔日军旅生涯的记忆,父亲的血管中依然有热血在流淌,尽管时光流逝,当年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已然老去,但那最为诚挚的记忆不会改变,它历久而弥新,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不会磨灭!

难忘儿时老电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