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文/亦珺

我在我一张拿着花浅浅微笑的旧照上添了个标签,美其名曰:“拈花微笑”。
一个朋友看了在相片下留言说:“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佛祖的意思是:一朵花,它所蕴含的意义与世界相同!种子,通过各种机缘,埋在土里,日夜经受风吹日晒,有滋养,有摧残,最终破土而出,长出枝芽,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能长成现在的花朵,所以一切如花,花如一切。”
我不知道朋友对拈花微笑的解读是出自于他自己的理解还是出自于什么典故。据佛教语所言“拈花微笑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拈花微笑的典故大意如下: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
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
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传法涅槃”过程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需要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显现出法喜,这种传法,佛祖把衣钵境界传给禅宗,被禅宗推崇。
朋友说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确实是。典故告诉我们佛祖拈花意态安详,因佛法博大精深,难以言说,所以一句话也不说,而摩诃迦叶却破颜轻轻一笑,对佛祖的不发一言能够感悟和领会,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迦叶。
我是个崇尚佛性的女人,给照片添上”拈花微笑”这么个标签纯粹是觉得拈花微笑意相很美,希望能与一种安闲淡然的状态笑对自己的人生,希望在内心的最深处能达到一种宁静豁达的境界,希望能展现出一种详和的姿态。
一朵花,它所蕴含的意义真的与世界相同吗?
“种子,通过各种机缘,埋在土里,日夜经受风吹日晒,有滋养,有摧残,最终破土而出,长出枝芽,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能长成现在花朵 ! 所以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朋友的这种说法确实是挺有道理的,推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因了各种机缘,来到了这世上,一生里经受风雨与喜乐,一路向着自己的目标与想要的生活和想要的结果迈进,在经历种种之后得出或理想或不够理想的结果。
我们虽不可能达到佛祖那样参透一切摆脱一切的境界,也没能像迦叶那样看表象就知其意那么高的悟性,但拈花微笑于我们始终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心灵境界。
佛祖拈花意传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求、不贪不嗔、无拘无束、坦荡自然、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我们虽不能全参透做到,但至少我们还是可以浅浅微笑的,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将自己一些过度膨胀的欲望放淡放低,尽量让自己不要活得那么累。
拈花微笑,用慧眼闲心洞悉世事,尽量做到看透而不说破,让自己永远面向阳光,让自己的心灵永远春暖花开,这是一种很美好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