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职场技能提升群✨Shining Girls

你的深思熟虑,有时就是狗屁

2017-02-21  本文已影响740人  阿何

文 | 阿何

01

第三次创业后的一个周末,我在广州的正佳广场做了一次线下活动。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我面向粉丝群体的一次分享会,主题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三个好习惯》。最后活动来了近百人,分享结束后提问非常踊跃。

最多人问的一个问题是: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现在成为众人眼中至少是“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你觉得什么道理让你受益最多。

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我已经忘记了,后来又认真思考了很久,如果硬要说什么道理的话,我觉得自己最深的感悟是:生活最大的道理就是它不讲道理。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认为这个世界是讲道理的。譬如说努力就会有回报,掌握好的方法有时候比努力更加重要,等等。基于这样的期望,我们来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人生,并且认为生活便会按照自己的规划前行。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02

2008年,我24岁,安仔也是。我穷的叮当响,安仔也是。所以我们都不怎么安分。

我在一家大型国企打工,每个月工资拿到手三千多块钱。刨去房租、吃饭,还有往家里寄的钱,能剩下个两百块就不错了。安仔相对好点,外派东莞,好歹一个月能拿个五六千。可是他住在深圳,开销也大,我们是典型的难兄难弟。那时候两个人如果碰面,最惬意的娱乐就是找个小理发店,花二十块洗个头,然后唠嗑半天。

我们都觉得,日子不能这样继续过下去了,两人便琢磨着工作之余搞一下创业。后来又有一个我在中大读在职硕士认识的朋友阿钟加入进来,三个人借的借,省的省,最后凑了10万块钱,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连做什么都还没想清楚就开始了“创业”之旅。

直到公司注册半个多月后,我们才最终决定,做一个知名品牌营养保健品的网络销售生意。那时候,安仔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连锁药店做店长,我们能够以市场价3.5折的成本拿到货,保健品单价又高,如果能够打开销路,我们很快便能获得远超正职工作的收入。

我负责公司销售网站的搭建和网络营销推广,安仔负责进货以及客服,阿钟负责货源渠道拓展和仓储、发货。为了节省成本,公司在广州一个叫渔沙坦的偏僻小山村租了一个小房子,一次在后面看来连冒险都谈不上的历程便开始了。

我们最初非常乐观:因为创业的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所以在创业公司都是不领薪资的,算上聘请的一个客服人员和房租,我们每个月的运营成本不到四千块钱。保健品的客单价是两百元左右,即便算上运费毛利也超过50%。这样计算的话,只要每天有两个订单公司便能挣钱了。

事实上公司初期的发展也和我们预期的非常一致:因为我自己的技术专长,公司的销售网站两个星期就搭建好了。加上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段,在网站上线第二天就产生订单了。在上线一个星期后,甚至某一天单日销售额达到了两千多元。第一个月下来,公司居然赚了一万多块,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千五百块的奖金。

对一个月薪三千元的职场新人来说,每个月能够有一笔一千多元的额外收入,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了。并且公司一开始运作就这么顺利,正常的话销量肯定是会不断增加的。按照这样的趋势,再过几个月,每个月就算分到一万块我也不觉得意外。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设想的。

分奖金那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渔沙坦的一家小饭馆豪气地吃了一顿“大餐”,喝了很多啤酒。每个人都挂着笑容,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按照我们的计划,再发展一段时间,三个人都会辞职,全职创业。

只是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各种我们之前根本没想到的麻烦便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物流问题。因为当时我们网站的发货量还小,大的快递公司根本不愿意合作,给的快递费用也非常高。没有办法,一开始我们选择的是一家小快递公司。事实证明,这家快递公司没做大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发货速度特别慢,广州发往深圳的货其他快递一般一天也就到了,但这家公司有时候竟然一周都没送到;其次是经常发现丢件现象,丢了还不负责赔偿。

很快,大量的客户投诉、退单便如潮水般涌来。因为问题确实出在自身,只能全部无条件退款,结果公司当月销售额暴跌,再加上快件丢失带来的损失,我们设想的客户重复购买、销售额稳定提升非但没有发生,反而大部分老客户都选择了离开,公司也损失了一大笔钱。

直到我们牺牲自己的利润率,忍痛选择了一家高价优质的物流公司,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但这时候另一个更麻烦的问题来了。

当时,我们销售的所有产品都是一家知名营养保健品公司旗下的(暂且称之为T公司)。产品之所以能迅速打开销路,也是因为该公司强大的品牌宣传。

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T公司整体业绩太好了,又是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销售数据每年平稳发展,它们在下半年实行了严格的出货量控制政策。原来因为安仔朋友在药店的关系,能够轻松拿到足够的货,后面药店连自己的货都不够了,根本无法往外供应,一下子产品来源都被切断了。

快递公司服务问题可以解决,毛利率下降可以承受,可是如果连产品都拿不到,公司真的没办法生存下去了。

后来,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了。我们找到了T公司在广州的总代理,死磨烂缠之下,总代理那边总算答应给我们供货,可是价格却比原来高了很多。

到后来我们发现,扣除物流费用、进货成本和推广费用之后,每个月的销售额也就只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三个合伙人也慢慢产生了分歧。

阿钟和我都认为,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虽然T公司现在管控严格,但只要熬到明年初一切又会好起来。现在物流问题也解决了,客户投诉率、退单率下去了,只要我们持续经营下去,把口碑做出来,公司还是能慢慢发展壮大的。

但是安仔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个产品连渠道都走不顺畅,始终是做不大的。正好那个时期,他一位小学同学找到了他,提供了另外一个项目的信息。他同学自己开厂,生产快餐店用的调理包,年销售额已经过亿,正需要大力发展网络销售,但又缺乏相应的人才,希望和我们合作,安仔认为公司应该彻底转型,放弃保健品生意,转做调理包的销售。

一边是已经初步打开局面,暂时遇到困难的老项目。一边是一个充满未知因素,且毛利率(13%-15%)超低,投入超大(需要建设冷库)的新项目,一个选择题摆在了我们三个人面前。

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

03

后来,我们决定还是尊重安仔的意见,公司进行了彻底的转型,全力推广调理包的网络销售业务。因为要建设冷库,公司也从原来的渔沙坦搬到了广州冷库集中地番禺银平路,租金从原来的几百块剧增到近万块。再加上早期的搬运、囤货以及市场拓展,每个股东又借了几万块钱,全部投入到新公司。

如果现在看来,某种角度说,当初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是第一家通过互联网推广销售调理包的公司,公司网站一经推出后订单便如雪片般飞来,当年月销售额就从最初的几千飚增到后面的过十万,解决了盈亏平衡问题。后面的几年,销售额一直稳中有升,到现在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两千万。

最初一家小作坊式的公司,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中型企业,养活了几十号人,而我们三个人也早摆脱了“月光族”的身份。

如果按照鸡汤文的写法,这又是一个富含哲理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坚持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能盲目坚持。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好的方向才能最终导向成功。

如果从身边的另一个案例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是正确的:还在渔沙坦的时候,安仔有位朋友经常会过来串门,我们都叫他老张。老张开了一家淘宝店,主打童装产品,当时的销量比我们好,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个订单,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是童装生意也有个麻烦:款式和型号都特别多,同一款服装,码数就有四五个,再加上不同颜色,总共十几二十种组合,结果导致囤货成本特别高。老张店上销售利润的大部分,都不得不投入到补货上面了。

我们决定从保健品转型到调理包之后,也曾经和老张沟通过这个问题,但老张决定坚持下去。他认为只要客户量和成交量上来,库存的消化就不是问题了。

到现在已经七八年过去了,老张还是在做童装生意,销售额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谈不上成功。而之前的囤货,也没有向他设想的那样消化掉,只能一年一年当废品处理。八年的坚持,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而人生又有几个八年?

但是如果再看另一个朋友的案例,似乎我们的选择又错了:当时从渔沙坦搬到番禺,我们把所有的保健品存货都按照成本价处理给了一位同行小B。当时小B也是自己建立了网站来销售保健品,模式和我们非常相似,我们遇到的问题他同样也遇到了。不同的是,我们选择了转型,而小B和老张一样选择了坚守。

后来,T公司果然再次放开了产品管控,拿货不再是问题了。再后来,网购在中国越来越流行,T公司开始正式接纳网购,甚至愿意正式授权产品给部分淘宝店销售。彻底解决了货源问题,加上长时间的客户积累,小B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成为T公司在广州最大的代理商之一,一年有接近一个亿的销售额。

尽管听上去都是千万量级的销售额,但我们知道如果算利润的话,可能我们连小B的零头都不到。事实上他的运营推广能力并不比我们强,如果当初我们选择了坚持,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04

我们愿意相信道理,是相信这个世界是按照一定规则运转的,而道理则是规则在某种程度的具体化。可我们却忘了: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混乱而无序的,当你自信看透的时候可能就是犯错的开始。

人人都喜欢用结果来判断当初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实上同样的抉择也往往会有不同的结局。

很多次,我都在思考自己、老张和小B的真实经历,最终得到结论是:无论当初我们做的决定是怎样,都谈不上错对。因为以我们当时的阅历、经验和掌握的信息量,根本无法看清未来会怎样。根据看不清的因素来做决断,又何谈对错呢?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或许老张的童装生意做得风声水起,小B仍然在T公司的高压管控政策下,苟延残喘,但是这又与他们的决策何关?

只是这样去思考,未免有点宿命论的意味。难道真要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莫测的未来,一切听从上天的安排?

后来和一位老前辈交流,解开了我的困惑。

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决定你此刻成败的,一方面是你选择了做什么,另一方面是你如如何做这件事情的,为啥你非要纠结选择这件事情,而忽略了过程呢?

所以,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如何对待创业这件事情的。

首先,三个创始人都各有所长。比如我擅长技术和推广,在创业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事实上,做保健品的时候之所以能如此快打开局面,正是因为我的推广工作。而安仔在关系和具体运营商也做得很好,比如保健品的最初货源药店是他找的,后来调理包的厂家也是他找的。至于老钟,只要公司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很好地将各种琐碎事情处理好。

其次,我们都非常努力。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有正式工作,但是我和老钟一有空都会前往办公室加班到很晚,而安仔每逢周末都会从深圳过来处理工作。渔沙坦是在山脚下的村庄,夏天的时候蚊子特别多,到现在我都记得很多个晚上,我们顶着山蚊的狂轰乱砸在小房子里加班加点工作。

就算到了番禺,冷链物流车来了之后,要穿着军大衣将上吨的冻品搬进零下十八度的冷库更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几个人甚至一直搬到凌晨三四点。

再次,我们非常坚持。这种坚持,是说我们没有轻易放弃创业这件事情。虽然在保健品生意上遭遇了很大的挫折,但中途并没有人选择退出,反而加大了投入做调理包项目。

如果取得后来的成绩算成功的话,选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应该是过程。

05

只是,这难道就是全部了吗?老张或许不如我们努力,可这么多年以来从未懈怠,也想过很多办法,为啥却一直未迎来转机?

还有更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人,在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打拼,多年仍未看到曙光?

“谁告诉你努力了,坚持了就一定会成功呢?这样成功也太轻松了吧?”

前辈意味深长地对我讲。

而后面看到越来越多身边的人为事业、为家庭在打拼,愈发觉得他说得对。

如果以世俗的标准来定义成功的话,努力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带给你成功。因为决定事业成败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譬如说运气,譬如说关系。

可是回过头来看,我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情,除了追寻世俗成功之外,难道没有别的了吗?

遇到困难挫折,埋下头度过去给你带来的勇气。

长时间坚持给你带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和伙伴共渡难关给你带来的友谊和温暖。

……

这些难道不也是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如果以这样的标准去定义,每一个努力过的人都是成功的。

本文节选自阿何新书《你总是太相信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