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行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
——题记
(一)
想写这个地方很久了。大概三四年前,从我第一次去重庆的时候开始。
那个时候重庆还没有成为“网红”,好像并没有像这两年这么火,我对这座城市也没有任何认知,甚至现在都有些忘记了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去那里。
那几年大概是尚且年轻,对于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危机感还没有多么深刻的体会,总觉得要趁着时光未老多看看世界,总惦记着有空就去哪儿转转。
第一次去重庆的时候适逢端午小长假,朋友正好在那边读书,快到暑期已经结课,就被我拉来当免费的导游。
提前预约了顺风车,假期第一天一早赶去机场,起飞前给朋友打了电话告知,然后关机。
当时工作的城市距离重庆并不算太远,一路上窗外都是厚厚的云层,感觉刚刚起飞没多久,广播便提示准备降落了。抵达机场时,来接我的朋友还在路上。
来之前没有做任何攻略,已经打定主意这次当个路痴了,下飞机第一站直奔磁器口。
那次去重庆对那里的地理方向完全没有概念,全靠朋友一知半解的讲解,对那里的第一印象,就是轻轨可以上天入地。
当天的天气断断续续下着小雨,走在磁器口青灰色的蜿蜒小巷里,忽然巷子两边叫卖的商贩,这个地方整体来说还是挺有老街的韵味的。不必考虑目的地,在曲折的巷弄走走停停,给各地的朋友寄几张明信片,直到走到下一个出口。
下午打车去洪崖洞,上车后司机师傅问了一句到上面还是下面,朋友想了想说上面吧。我当时心里有点纳闷,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地方大概是讲究“南下北上”之类的,上下是描述方向的吧?也没有多问。
出租车停在了有大船造型的广场,这里可以看到江边,但似乎距离江边还有一点奇怪的距离,就是感觉走不过去的那种。
我正想着怎么能去体验一下轮船,就看到旁边有个灯牌发光字,上面写着购船票请到X楼。环视四周,我明明就在地面上,哪里能上楼?带着疑惑继续往江边的方向走,发现有楼梯可以往地下走,逛了几步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刚才确实是在“上面”,洪崖洞的“楼顶”。
恍然大悟,原来司机师傅那个问题问的真的只是空间的上下,是我想多了……
晚餐选择了火锅,虽然对于火锅这种食物没有多么深的执念,可毕竟来到了火锅之都,至少得吃一顿吧,可惜那个时候我还不是特别爱吃辣,没有口福享受到渝味的热情。
晚上欣赏一下解放碑的夜景,两处相距并不远的地标,移步易景,却像是穿越了时空,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与江水淼淼的温婉水城完美融合。朋友随口说了一句,等到跨年那天,解放碑这里会特别热闹,这里就算是市中心了。
后来几天又去了朝天门码头,乘坐了长江索道,吃了江湖菜,转了洋人街,也逛了观音桥,因为天气的原因漂流没有实现,不过也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去了趟川美新校区。
大概学过美术的人都会对美院有一点执念,曾经也是有想过走美术这条道路的人,后来阴错阳差各种原因导致自己的半途而废。不是没有遗憾,后来每次想起那段辗转于各地画室的日子依然是美好多过于辛苦的,因为画画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让自己多了一项勉强算是拿的出手的爱好。
艺术院校连建筑都很独特,在学府云集的大学城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每个角落都能拍出文艺大片的感觉。校园的景观小品、宿舍楼外墙上的涂鸦、地面色彩斑斓的碎瓷砖片,让人不自觉地想要驻足停留,置身其中什么都不用做便觉得生活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情。
好像还去了些什么地方,但都已被丢在了记忆的黑洞中。只记得地图导航会失灵是真的,地图上看着目的地就在旁边,却让我徒步走了两三公里,尤其是玩累了饿着肚子找吃饭的地方的时候,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在那里呆了几天不是阴天就是下雨,没有见过阳光,之后才知道“雾都”的别称是这么来的。幸运的是,后来再去那里的时候终于见到了阳光。
(二)
老实说,第一次去重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在去那里之前也没有说这是非去不可的目的地,纯粹是因为正好想出去玩,正好有时间,正好重庆有朋友,仅此而已。
直到回来后没几个月,同年秋天,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了。
我看到荔枝追着茅十八穿梭在青灰色的巷子里,看到陈末深夜里在电台屋顶看万家灯火,看到有人给幺鸡画中的女孩添了一把伞,看到猪头在立交桥上含泪追着燕子离去的车……
还来不及沉浸在故事的伤感中,伪文青矫情的小情绪还没有充分散发,脑子里蓦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场景好熟悉,这条路我好像走过,这不就是重庆吗?
看着自己曾经可能经过的场景,顿时心生出几分不明所以的情绪,那一瞬间,忽然觉得这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也许我从来没有好好了解过它。
后来某一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形容重庆是“3D魔幻立体城市”,觉得甚是贴切,想起之前屈指可数的几次乘坐轻轨,朋友每次都会思考一下车站在哪里,然后决定我们是该“上天”还是“入地”。
在重庆成为新晋“网红”之后,“黄桷湾立交”也常被人们拿出来调侃,上下5层数十条匝道,在网络界流传着一种说法:随便走错一个出口,便是重庆一日游。
当然,这话是有些夸张了,现代导航系统如此发达,能不能定位到空间距离,这个咱没试过也不知道,但是我想指个路总是不会错的吧?
实在不行,出门可以打车呀,当地的司机师傅对路总是熟悉的。
看多了各种关于这座城市或褒或贬的评论,不自觉地便对这里多了几分探究的心思,原来换一个角度打量同样的事物,真的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不同的心境。
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段时间出差总是会经过或者在重庆周边停留,却总没找到合适机会再去好好地看一看这座城市。
17年下旬,从原单位离职,想要换个新的环境,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换个城市也未尝不可,我第一个想到的地方竟然是重庆。
不知不觉中,似乎对这里有了某种特殊的感情,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自己会喜欢并且能够适应这个地方。
那年秋冬,旅行游玩了几个地方回家乡之后,在跨年之前受朋友之邀去川陕交界处某小镇的项目临时帮忙,不知怎地就萌生了去重庆过年的想法。
我离家的时候已经是冬天,要不了多久就到农历新年了,还从未尝试过自己在外地过年,何不就此机会体验一把?再加上想到第一次去重庆时,朋友说解放碑跨年的时候会很热闹,就忽然想去看一眼。
这次,我提前订好了火车票,并且预先做了路线规划,酒店订在了南岸滨江一带,正好可以看到江城的夜景,环境好并且性价比高。
因为这次出行是一个人,整体来说行程比较悠闲,走走停停,但是不必考虑时间早晚,只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自己想去的地方走了个遍。
比如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比如红岩纪念馆,比如川美老校区,比如自己徒步山城步道耗费了整整大半天的功夫……
比如在南山植物园看到比脑袋还大的仙人球,还差点儿撞上一棵名叫“见血封喉”的树,在抗战遗址博物馆仔细看看当年宋氏姐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还去了观音桥方所书店、在好吃街觅食、看一场一个人的电影,去寻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个广播台和撑伞的小女孩,也自己跑到3D蜡像艺术馆和奥巴马合影……
从清晨走到黄昏,从星星点点的灯光到整座城市亮起,认真感受两江的晓风晚风。
(三)
了解一座城市历史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去看看这座城市的博物馆。
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在一起,可以一道游览,博物馆凭身份证是免费参观的,人民大礼堂只需要10元的门票即可进到里面。
参观大礼堂的时候,使用微信支付买票,当时还摇出了迄今为止遇到的唯一一次免单奖,就把这当做是自己新年的第一份小幸运吧。
那天我在大礼堂入口的留言簿上写下一句了“大美山城,到此一游”,然后一直顺着楼梯爬到了大礼堂的最高层,挑了观众席正中间的座位,面对着主席台,停留了很久。
那会儿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如果说是思考人生,未免显得有些矫情,大概就是单纯地想要放空自己,然后和自己说说心里话。
参观大礼堂时,遇到了一个和我背着同款双肩包的游客,还遇到一位跟我一样独自坐在观众席中央的来自祖国东南部的中年游客,我们聊了会儿天,直到与他同行的朋友出现叫他走。
除夕,酉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在江边找了一家有露台的观景餐厅,自己吃了满满一盆耗儿鱼,喝了二两桃花酿,看着长江水面上倒影着五颜六色的灯光。
吃过晚饭,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几十块的烟花,跑到江边和陌生的游人一起燃放。
夜景繁华,灯火辉煌,江水不息,身边的嬉笑喧闹声不绝于耳,看着长江上的游轮划开水面缓缓驶过,看着偶尔炸开的烟花点亮半片夜空。
第一次一个人过年,身旁的人都是成群结伴,没有谁会注意到你此刻的表情和心情,被忽略却也被这种氛围感染。
嗯,新年马上就要到了。
原本惦记着去解放碑跨年,可是刷着微博看到洪崖洞、解放碑的实时动态,隔江望着对岸似乎就已经感受到人潮拥挤的气息,实在是懒得去凑热闹了。
在喧嚣中独自一人,挺好。我存在于这里,这里的一切此刻都属于我。
手中的烟花燃尽,回到酒店,回望过去的这一年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多少,默默细数新的一年又有多少新的愿望,然后伴随着跨年的钟声入眠。
旅途的最后几天住在渝中,某天从红岩纪念馆参观出来后已经快到了吃下午饭的时间。
大概是因为过年的原因,那几天营业的小餐厅较少,大街小巷的火锅店倒是蛮多,只是不大想吃火锅。
于是选择先回酒店休整,回到住的地方看见楼下正好有家本土菜开着门,便随便吃了点儿。
吃完饭天还没黑,便琢磨着晚上睡觉前去鹅岭公园溜达溜达打发时间,查看了一下景区关门的时间和路线。(市里的大部分景点除了年三十下午,其余时间基本都是正常开放的)
从下车的地方到鹅岭公园正门要走一段小路,大过年的又是晚上路上人烟稀少,着实有点儿吓人,不过走到公园门口之后,发现晚上来这里的人还挺多。
公园里有一座瞰胜楼,登上楼顶,可以同时俯瞰到整个两江的夜景。
从瞰胜楼下来,咨询了一下售票处的大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取景地是不是在这,大姐告诉我从这里出去没多远,二厂文创公园,电影的取景地在那里。
从鹅岭公园出来后,沿着鹅岭正街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就是二厂文创公园,一个工业风的文创街区。
这里有许多创意餐饮,有民宿,也有艺术中心。
抵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钟左右,时间比较晚,再加上过年期间游客稀少,这种工业风格的建筑集群在冬夜尤其显得冰冷,灯光氛围也是昏暗的,一个人到底还是没敢往园区深处转。
选了一家临街的看着装修风格还比较喜欢的饮品店,点了杯薄荷红茶,晚上店里没什么客人并不忙,就跟店家聊了会儿天。
店家告诉我电影里的广播电台就在对面,不过我来的有点晚了,已经关闭了,现在上不到楼顶,聊着天店家还贴心地送了一份手工牛轧糖。
临走的时候,店家还比划了半天如何走到电影里那个画着撑伞的小女孩的巷子。
然而,原谅我胆子小,估摸着都快走到那条小巷子了,但是看着幽暗的台阶和巷道,我还是放弃了继续前行。
独自旅行确实没有拘束,然而唯独有件事令人尴尬,那就是拍照了。
自己一路上拍点儿风景还好说,到了3D艺术馆和蜡像馆的时候,真的是各种心酸,名人蜡像可以自拍合影,但是有些3D场景实在是拍不出想要的效果。
碰到实在喜欢的场景,只好找周围的游客帮忙拍照,毕竟总麻烦别人也是不大方便,还是不得不错过许多有趣的场景。
路途中,总会有收获也有遗憾,就像人生的道路,哪里有十全十美顺遂本心的呢?
留点儿小缺口,才有下次补充圆满的机会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