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自驾佛教圣地色达二:绝美新都桥,夜抵色达

2016-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VictoriaQi

2016月9月21日,周三,晴

康定城-折多山-新都桥-色达

AM 08:00 别康定城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昨天偷的懒,今天要补课。一清早,在宾馆餐厅混了个饱。今天的行程,将是全程最辛苦的。时间紧,路程长,海拔高,路况差。不敢怠慢,赶紧出发。

走出门外,康定城的早晨,阳光和熙,空气清凉。情歌大道的灯光已经歇了,但沿街旅人整装待发的笑容都很亮。驶离康定的时候,默默地和跑马山说了声拜拜,下次再来转转了。人生的风景,必须有取舍。

AM 09:30 折多山垭口

蜀地不缺山。沿途是山,来路是山,去路也是山。

行车一时多,来到了著名的折多山垭口。康巴第一关,川藏第二山,折多山。

垭口是个地理名词,两山交汇的低平处。齐秦唱过一首《垭口》,更生动地诠释其含义:两峰之会,风的故乡;月落大地,独坐静听风吼。垭口,风极大,是高原上翻山越岭的的捷径。

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距离折多山主峰4962米还有差距,但距离2500米的康定城,已是高处不胜寒。一条石径,弯曲地指向垭口高处的八角亭。沿着石径,拾级而上。高原的阳光,有时再烈,也不热。而垭口的风,再不刺骨,都凛冽。估计,高冷范儿的出处就是,海拔一高就好冷。路边的雪还不深,但已经白了山坡。石阶上偶有薄冰,迎风而上时仍需脚踏实地。十分钟的爬坡,到垭口高处。

一座小小的八角亭,红白蓝黄绿的经幡,在垭口的风里,猎猎作响。经幡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风马旗。藏区是离天很近的地方,藏民相信,这五彩风马旗,是人与天、人与自然沟通的信物。人间愿、风为媒,告苍天、祈神佑。深深呼吸了几口冰凉而稀薄的空气,要撤了,前路还漫漫。

告别垭口时,路遇一群黑色的猪,三三两两地在山坡上吃早餐。人有各种,猪有各色。高原山坡上的这一款,一点不输给早起的鸟儿,应该不算懒猪。雪山的草,毕竟不是冻顶乌龙。这年头,猪混口饭吃,都不容易,何况是人呢。

AM 10:40 绝美新都桥

中国文字的魅力,在于说三的时候,也许在道四。例如,新都桥,其实不是一座桥。甚至,已经不是一个镇。因光影绝美,318国道自折多山到新都桥镇的这一段,被誉为摄影天堂。自此,车在路上开,人在画中游,举目皆是景。

离开折多山垭口半小时,就到了新都桥贡嘎山观景平台。近午的阳光,有点炙热。海拔3500米的山坡,没有积雪,没有寒风。晴空湛蓝,秋草初黄,山外仍是山。开阔的缓坡上,随处可见经幡塔、玛尼堆。沿着山坡,努力地走,极目四望。其实,是在期见,蜀山之王——贡嘎山。可惜,尽管阳光很明亮,遍寻仍未寻着那一抹耀眼的雪白。好在风景这事儿,在我看来,志在必得,远不如不期而遇。这凡夫俗子,要拜见皇上,自然不易。得过蜀山,已是确幸。留点念想,做心头的朱砂痣,这在唱词里这叫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正午时分,驶离观景平台。此时,距离色达,仍有三百多公里的山路。高德说,红绿灯只有三个,但需要七八个小时——这还是天无不测风云的前提下。趁阳光正好,车轮必须飞驰。

省道不是国道,路况渐显高低。我们的座驾,是东风标致3008,一辆狐假虎威的小狮子。这狮子在高原山路上是骡子是马,真还得溜溜才知道。现如今,不是所有越野,都真的能越野。尤其,车夫还是我这个山路新手。一路颠簸自是正常,在前往道孚县的303省道上,途经了一段特别摇头晃脑的路,边摇晃边祈祷,千万不要挂底盘。所幸,有惊无险,安全过坎。此时此地,区分外地车和本地车的标识,已不是车牌。但凡平稳而迅速一马当先的,一般是本地老司机。而摇来晃去步履蹒跚的,大多是山水旅人。

出门在外,秀色可餐饱了眼睛,饥肠辘辘饿了肚皮。人饿,孰可忍;车饿,孰不可忍。从省道的全世界路过,沿途加油站寥寥。上个灌饱,下个还不够跑。在诚惶诚恐的提心吊胆中,14:30,终于等到你,还好小狮子没放弃。加油站,车加油、杯加水、人加餐。距离上一餐已经7个小时,所以即便是泡面配榨菜,也被风卷残云。

PM 16:00 夜抵色达

再上路,距离色达还有200多公里。下午四点,作别303省道,始往317国道。

318和317,川藏线一南一北,这一程还真当了回南来北往的客。自驶入后,立刻体验到,317是318的浓缩版和升级版。浓缩的是距离,升级的是难度。318自沪去藏,5476公里;317由川入藏,2030公里。318像高速,路缓,车多;317像省道,路坎,车少。

同样浓缩和升级的,还有沿途的风景。左边是袅袅不可攀的陡壁悬崖,右边是滚滚东逝去的大江大水。车开着开着,就成了独行侠;路开着开着,就变了一线天。山坡上,康巴民居错落有致,有土夯石垒的,有红瓦黄墙的。国道上,牦牛们闲庭信步,有走着的,有趴着的,甚至还有小两口亲热的。

目不暇接中,马不停蹄。下午五点,当海拔锁定在4000米时,高德显示距离色达只有百余公里,同时还提示尚有两个多小时、需要调头。需要调头,醉了。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只是个美丽的愿望。该调头时,必须往回走,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果断地回头,细心地扫道。终于,在一个不像岔口的土坡边,看见了“马尔康、色达”的路标。沿着指向望去,一个狭窄的山坡口,两条深深的车辙印。刚才会错过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车来车往时,就不像条车道。而此时,想问问这来往的车,是否此去色达。可惜,全心爬坡赶路的司机们都没空搭理。跟着前车爬了岥,更上一层楼以后,基本确定改邪归正了,尽管这正道越来越羊肠。

蜿蜒,迂回,曲折,盘绕,简单地说就是,不停地左转、右转、团团转。身旁的青山,时不时被开膛破肚,山上塌方口有大有小,路边的土石堆有高有低。傍晚六点三刻,路牌上,距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竟然……到了!

此时,高德显示距离色达县城还有三十公里的路程。

此时,距离康定城已经将近12个小时的跋涉。

此时,川西的黄昏还是蓝天白云。

择时不如撞时,当机立断,直奔佛学院。事后证明,顺天而为是最正确的,尤其是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原地区。晚七点整,顺利抵达学院停车场。一座施工中的过街楼,不起眼地静伫山前。过了此门,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泊车,换乘。去佛学院有两个选择,专门公交车,或者徒步。初到的不二选择,是公交车。车上,除了游客,更多的是佛学院的学生,扎巴和觉姆。明黄的帽,绛红的袍,有长有幼,或默念,或说笑。车很拥挤,这是初次真正的零距离接触藏传佛教徒。

盘山而上,海拔表再也没有低于过4000米。夜色渐渐浓重,天蓝沉入深蓝。车到终点站,人到目的地。网络已经预告了夜色达的闪亮,可是当你真正亲自脚踏东经100度、北纬32度的这个点,亲眼目睹漫山遍野的红色僧舍,在夜色中被一一点亮,你,还是震撼了。

难以言表的震撼。一来是近乡情怯。朝圣的路,到了终站。就像漫长的暗恋,在将要告白前的无语,沉默是金。二来是爬坡开喘。佛学院的路,一路向上。四百里地的跋涉,四千米海拔的爬坡,我终于开始觉得喘了。几十米的路,感觉像长跑的最后一圈,上气和下气有点换挡不顺畅了。我开始尝试鼻吸嘴呼,尽量保持口腔的湿润温暖。大约十几分钟后,喘气平缓。

巴金说,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尽管尘土满面,尽管脚如灌铅,当平心静气时,我开始对着山微笑了——当然,不是因为没有高反。

僧舍,已经星星点点地漫山遍野。色达,越来越亮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仰望的人,神秘的光——每一盏灯,修行的人,燃亮的是,信仰的光和热。

在这星点光热的簇拥中,银白色的坛城,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坛城是佛学院的至高点,也是转经祈福的圣地。登高至坛城,静静站了会。然后,继续走往佛学院的观景台。

观景台隐在山坡高处。据前人提示,是一个不起眼的缺口,树有块“下有电缆”的告示牌。顺利找到。远远望去,台上已有长枪短炮在对焦。没有灯,路窄而陡。本来亮着手机的电筒,但高台处的人们喊话拜托熄灯。摸黑到达。

一转身,满城,灯烛辉煌。甫抬头,漫天,星光灿烂。

(图)

拍照的拍照,沉思的沉思。

风很凉,夜很静。就站着,就很好。

再冷,也好。非常好。

快冻僵时,台阶上坐着的年轻姑娘,开始歌唱:“也许当时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我哆嗦着,跟着哼,一直到最后一句——

遇见你的注定,我会有多幸运,色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