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签约作者作品合集路人故事

也许这才是你坚持不住的真正原因

2018-04-12  本文已影响7952人  韩大爷的杂货铺
也许这才是你坚持不住的真正原因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小时候全家住在山上。

六岁以后考虑到我的上学问题,父母就带着我搬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但爷爷奶奶仍选择住在山顶,所以,我和父亲便要三不五时地往山上运一些东西。

记得前几次爬山的时候,我特别吃力,每爬一会就在心里抱怨:路怎么这么长啊。然后抬头看看终点:山顶还在那里,没远也没近。这让我顿感心累,看一次就想到一次放弃。

后来父亲告诫我:爬山的时候要低头,低头就不累了。

我便低头爬山,再不去想已经走了多远,还剩多远的问题。果然不感到累了,往往是爬着爬着,就能听到爷爷家狗叫的声音。

2.

外婆家在另一个村子里,与我们村大约有五公里的距离。

每逢周末,母亲便要带我去串门,但每次都要走着去。

那条小路被田野包围,我再不能用父亲教我的低头走路法了,容易走进苞米地。

还好母亲也有自己的策略:她总在路上跟我聊天,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有时候也会在兜里揣一些糖,并和我约定好:走到前面的电线杆那里,就能拿到一颗,如果咬咬牙,一口气能走到那条小河边,就奖一颗巧克力。

所以长长的路啊,要么是聊着聊着就到了,要么是吃着吃着就到了,不累,还蛮开心。

3.

其实回想起来,父母当初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运用了什么原理。

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方法是:大目标和大愿景只在开始时瞄一眼就好,过程中最好忽略掉。不要总抬头去看,在心里去比,因为目标和愿景本身就比较远,三步两步是达不到的,在这个前提下经常抬头看,注定会让人灰心乏力。

而母亲的宗旨也很简单:在漫长的路上,分割好阶段,每一段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或者完成一段便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一来,枯燥冗长的道路因有了主题便有了节奏上的起承转合,变得顿挫有趣;二来,给自己的行动报以即时反馈,让自己切肤地感受到每一步都没白走,同时可视化地呈现出每一步的价值和意义。

而反过来看:经常性地对照总体目标、长时间沉浸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阶段里,以及缺少即时性的反馈,这三条,往往会成为人坚持不住的潜在原因。

还好父母那时没有简单粗暴地用懒惰将我定义,而是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4.

有一次我和母亲走到小河边,她如约从兜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

我看她兜里鼓鼓的,可一路上却不见她吃什么东西,惭愧之余有点好奇:你不需要吃点儿吗?

她笑着摇头:妈是大人了,赶路已经不需要吃巧克力。

我不服:大人,也是人啊,为啥我必须吃巧克力才能走下来,你什么也不吃也能一路走过去?

母亲说你长大了就懂了。

后来稍大一点,家里有了自行车,我便经常骑着它去姥姥家玩。

骑车就只能走大路了,大路更远些。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需要跟自己聊天解闷,也不用随身带些吃的,跟自己玩一些分段奖励的游戏。

为什么呢?

还是让母亲给说中:长大了呀。

长大了嘛,除了长了体力,更重要的是,长了几分面对路漫漫时的耐心。

长大了嘛,便知道不可能蹬几下就到终点的,走长路,就要用走长路的心气。

长达了,更有了些远见,便不必再给自己即时性的反馈,知道自己脚下的每一次发力,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于是不管路再远,前后再怎么不见人烟,都能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不偷懒,也不丧气。

5.

我以前常在文章中讲: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特别值得我们重视且努力。

比如: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时常锻炼身体,没事多读读书,培养一个恒定的小爱好,学习一门不可替代性强的技能或开发一项足以傍身,有增长性的能力。

有很多读者都对此表示认可赞许,然而,每隔几天后,就会有读者私信我说:嗨呀,道理我都懂,为啥愣是做不到呢。重视我是足够重视了,可我就是没毅力。

其实,做不到很正常,为啥呢?

你看,凡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从本质上讲,都和爬上赶路具备着相似的特征:

(1)有一个遥远且宏大的美好愿景。

(2)过程中缺少起承转合,故事性不强,且在质变前有漫长的“暗仓”期。

(3)缺乏即时性反馈,人即便做出动作,也不会立刻有即时的积极回应。

而相比之下,那些让人走下坡路的事,具备的特质都是反过来的:

(1)恶劣结果埋的深,即便偶尔露面,头上也插着杆白旗:小概率。

(2)过程中精彩纷呈,方便转发到社交平台,花样满足虚荣心。

(3)即时性反馈强且高频,所谓不努力一定很轻松,准确讲不努力是一下子便会有轻松感,点击按钮,便能捕获一大堆八卦话题,动动手指,一套刺激感官的装备就会发给你。

前者是救命药,后者是“奶头乐”,技术会让两者的即时获得感差距越拉越大,也不怪巨婴似的我们,吃奶不要命。

6.

所以,出现以下的现象,不足为奇:

一个决定从此好好吃早饭的人,吃了三天,第四天头上突然觉得:这少个一顿两顿的,也没啥关系。

一个发愿要提升自己的人,将某本书的前十页翻烂,发现一没人点赞,二书页下怎么没有评论区?于是抓紧恶补下读书无用论,潇洒地来了个后会无期。

一个沉迷游戏的人,每当“正事”来袭,总想打完这一局,即便遇到了喜欢的姑娘,都会本能地问一句:追你的进度条在哪里?

一个个短视的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总想做什么事都有应激反应,不光不给子弹飞一会的时间,还会抱怨一下:唉,过不好这一生啊,哪怕知道很多道理。然后用贴纸盖住下一句:知而不行……

7.

前两天一位大学二年级的读者朋友问我:为啥我高三的时候特别上进,每天都动力满满,一学能学一整年,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呢。怎么一到了大学,时间大把的有,要做的事也很多,可自己却在一点点堕落,好习惯坚持不下来,坏习惯养了一大堆,越来越接近当初讨厌的自己?

我直言:原因很简单啊,备战高考的时候,不学习的后果显眼且鲜明,过程中目标出现频率高且具体,每学会一种题型仿佛都跟美好生活近了几米,分数明晃晃地写在白纸上,进退之间变得分明。

而大学,乃至于将来步入社会的你,面临的是一个场长期且无形的考试。愿景,有,但很远也很大,远到常立志的话能把你立到灰心,大到你投资了半年时间都觉得自己仍然瞄小,功夫仿佛也不值一提。

更可怕的是,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再有那么多正面即时反馈和负面及时提醒,能坚持多远全看个人成熟与否,能不能杀下心,用远见代替巧克力。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遥远的下午,一个人孤独地骑着车,双腿有节奏地蹬着脚蹬翻,不需要说话,不需要陪伴,只有蓝天相随,它与大地永远隔着相对的距离。

我终到了外婆家。

她将一枚冰块,塞进了我的嘴里。

End.


开白等事宜请联系助理微信号:

N1824503304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