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历史有意思读书让生活美好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76:符号运作的逻辑

2019-08-10  本文已影响17人  我叫陈庆红

鲁语下·第一则

鲁国卿大夫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 豹出使晋国。现在我们讲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正是叔孙豹在《左传》中所定义的:立德、立功、立言。

晋悼公以饗礼接见。饗礼是相当隆重的宴会规格。宴会上,晋悼公先是为叔孙豹演奏《肆夏》、《文王》各三篇,但是这时候叔孙豹并没有行礼拜谢,反而是在后面演奏《鹿鸣》三篇的时候,才拜谢。显然《肆夏》和《文王》是等级更高的招待音乐。

晋悼公就好奇了,派使者问他。

使者说您奉君命来敝国访问,敝国以招待贵国先君的仪式接待您,并以音乐为您助兴。您重大的乐曲时不拜谢,却为次要的乐曲拜谢,请问这是什么礼节?

言下之意,使者认为叔孙豹不知礼。要知道叔孙豹是鲁国来的,鲁国保存了最多的周代礼仪制度。

叔孙豹的回答带出了整个周代的音乐礼仪制度。他说我的国君派我来,为的是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晋国因为诸侯国的关系,赐给我大礼。

晋国先是演奏了《肆夏》、《樊遏》、《渠》,这三首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的。而以《文王》为代表的,包括《大明》、《绵》是两国国君相见时候演奏的音乐,这三首是《大雅》之首,称赞文王和武王的圣德,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时候,为了昭显先王的德行于天下,所以两国国君相见的时候演奏此乐,植入一个母体当中,成为母体的一部分。

这就像每次运动会入场,固定有那几首歌是一个道理,包括各国升国旗奏国歌,成为母体或场景的一部分,场景一出现,符号被激发。

既然是国君相见时候的音乐,使臣叔孙豹当然就不敢听,他找了个理由:还以为是乐工在练习,所以不敢拜谢。现在乐师吹箫演唱到《鹿鸣》等三曲,这是国君赐给使臣的乐曲,我怎么敢不拜谢!

《鹿鸣》是晋国国君用来嘉奖先君友好关系的,这个得拜谢。《四牡》是君主慰劳使臣的音乐,这个得拜谢。《皇皇者华》是第三首,说的是臣子奉命出使,应当荣显于君主,惶惶然,既然受命,就要一心为公,诹、谋、度、询,一定要向忠信的人咨询。这是君主对臣属的交代,叔孙豹作为臣子当然要拜谢。

内怀中和之道,咨询贤才为诹,咨询事情的难易为谋,咨询礼和义为度,咨询亲戚为询,咨询忠信之人为周。叔孙豹说这是晋国国君赐予他的大礼,必须重谢!

礼仪的表象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究其本质是大规模协作下,化解冲突的结构化处理方式。其底层的逻辑是符号方法。

打完,收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