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不朽的精神
《自私的基因》,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所撰,该书描述了作者对基因的观点。作者认为人们乃至所有生物,都是有基因岁月演化而出现的生存机器。因为基因进化出生存机器,是为了使能够繁衍下去。从而个体生物会为了使基因延续作出利他或利己行为。如雌螳螂产卵需要吃掉公螳螂,看起来无私,在基因角度上确实自私的。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觅母(meme ,也被翻译做模因),通俗来讲就是文化基因。人们可以凭借觅母对抗基因的自私。
基因的自私存在于客观,精神上的自私主观存在,却也存在于客观。
自私便是利己,精神上,利他也是自私。每个人都有思维,作出任何行为之前,大脑会做出至少是在当时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在客观上是绝对自私的。作出行为后,这个行为或多或少对自己的精神或物质上有利。然而这个行为即使是利他行为,也仍对自己的精神上有利。举个人人都懂例子:母亲想让儿子选金融专业,觉得学金融赚钱多,有公司要。而儿子的梦想是成为摄影师,并遭到母亲极力反对,因为赚不到钱。最后母亲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逼儿子填了金融专业——母亲很欣慰,因为儿子以后有钱赚不愁吃不愁穿了。重点在于“欣慰”,母亲的欣慰便是客观精神上的利己,母亲认为儿子以后会幸福则是主观物质上的利他。那么客观精神上自私,主观物质或精神上“成功”利他,我简称“双赢”,一个简单的例子——助人为乐。“双赢”是整个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了。
客观精神上的自私又为何永远存在呢?母亲意识不到摄影梦对儿子来说多重要,因此在思维中母亲作出决定,衍生为行为前没有考虑这点,这可能对儿子造成伤害,也就是“至少是在当时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定”。简单来说——人不可能自己害自己,哪怕有些行为在他人看来是在害己害人,只要自己看来不是,便是利己的,如有自残倾向者。就算是想喝水,因此拿水杯,“拿水杯”这个行为在物质上是利己的,这行为便是自私的。同上,作出行为前一定会有作出行为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在精神上当然不会对自己不利,行为就是利己行为,得出任何行为在精神上都是利己的。至于人们所作出违心的行为,必然是有因素逼迫,这时不做违心行为会比做产生的结果更严重,于是为了降低损失或其他原因的违心行为,是自私行为。我指的自私行为是经过思考过的行为,而非条件反射等无意识行为
客观精神上的自私与主观自私的区别——主观自私者明白自己是自私的,而客观自私者不知道。所谓无私行为,甚是舍己救人,也被归为“双赢”。即使舍己,也有舍己的原因。也许舍己者眼里,救人,在精神上的利己,高于生命吧。
诚然,《自私的基因》冷,我的观点更冷。可正是这种思维,造就了我们,成就了真挚的情。
自私的基因,不朽的精神 自私的基因,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