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言一行,或将成为孩子的潜意识
1
对于小孩子来讲,成人的话是有魔力的。
对孩子说的话将长成孩子的血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显现出其强大,倘若不觉察,一生会一板一眼地遵照这些话度过。
小时候,伯母打量着我的手说:“大手抓盐,小手抓钱。”那时我已知道她在说我的手大,而且手大的人不如与手小运气好,或者是整个未来都不如手小的人好。
当时我确信这话是真理,毕竟是家里大人说的;听上去是押韵似乎是历经多年考验的谚语,肯定是正确的了。既然这句话是正确的,那,这双手就可预测我一生都是贫穷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成年后,才有意识地消除。
好友阿丽说,远房表亲来家里做客,她笑起来含蓄羞涩。母亲向对方解释说,她“死丘”。天哪,阿丽呆了,这个词在当地的意思是,非常难听的一个词,意味着极度不灵活,特别呆滞。
她心中极度愤怒,却不知如何表达,只是默不作声,愤恨到极点。
她不认同这个词,但这个词却烙印一般,钉在她的身体上,很多时候,遇到事或是面对人,大脑就像被冻僵了,不知怎么做才是合适的,连笑容都拿捏不准,索性也就不笑不理了。
2
曾在超市见到这样的场景:不知什么原因,三四岁的小男孩扯着妈妈的衣袖不肯走,年轻妈妈将嫌弃的白眼丢给儿子,猛地甩开紧抱着她胳膊的小手,转身离去,怒气冲冲地将孩子丢在身后。
孩子在身后撕心裂肺地哭,张着小手追赶妈妈。
让人心痛,或许孩子只是想要妈妈不肯买的东西,这是一个小问题,只需要告诉孩子,我不打算给你买;然后平静地陪伴孩子就足够了。但妈妈却用伤害更大的方式教育孩子。
这样做,孩子并不知道这是不想让他乱买东西,却以为妈妈随时都可能不要自己,这个世界并不安全。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想法,才可能讨人特别是妈妈的欢心。这一套想法伴随他成长,长大后也会以不提要求的方式处理问题。
小时候云云和家族的人一起吃喜面。回家时,她看到妈妈上了一辆车,也跟上去,靠在妈妈身边坐下。未料到,妈妈一句话也没说,起身下车,上了另一辆车。
周围都是本家族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她被抛弃了。回去的路上,她没有抬不起头来,那么多人,在观看自己的可怜,年仅六岁的她内心被撕成碎片——没人要,被讨厌的。别的小朋友都和妈妈在一起。唯独自己没有。
总觉得被人讨厌,听到别人一起说悄悄话,脸色就变了,觉得是在说自己。一群人在一起说话,不敢靠过去。
先行做出对抗的样子——要么漠然相对,或是眼神复杂,这样果真引起对方的反感。
不知怎么和人相处,有时在讨好,有时冷漠,从没正确的那一步。
痛苦不堪。没办法有亲密的朋友关系。
3
好友颜颜,她的孩子在一岁左右时常生病,一个月得有半个月打吊瓶,说话时n和l分不清,刚学走路时两条腿卖的步子相差甚大,从哪里看都觉得很普通的孩子。身边的孩子要么精明、要么聪慧,但是她从来没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
她一直对孩子说的是:“你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孩子不计较小事,所以很乐观。她还说:“你真是个认真的孩子。”孩子学习读书特别专注,成绩在年级中数一数二。她说:“你特别大气。”孩子果然不扭捏,学校举行的比赛,体育、演讲、唱歌,都很出色。
这孩子十多岁,对自己的评价是:“大气、开朗、努力且有天赋、有趣。”每一条都让我羡慕,居然可以觉得自己这么好。
妈妈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时时用美好的语言来浇灌,慢慢就长成孩子的心声。
表妹家女儿刚出生时,肉嘟嘟的,婆家人都挺胖的。孩子一个多月大时,表妹曾说过一句:不给她喝牛奶,省得长胖。
三岁后,这孩子个字高,但特别瘦,骨架很大,穿单衣时骨头特别突出。
表妹叹息:怎么喂都吃不胖。
这就是潜意识。孩子想让妈妈开心——你怕我胖,我就瘦一些。
潜意识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创造现实。
在孩子小时候,是书写潜意识最多的时机。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的反应就意味着整个世界对她的态度。无论是温柔以待还是痛苦经历都会强势入驻孩子的潜意识。
作为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思考孩子的未来。给孩子正向的潜意识,让其感受到高质量的爱、尊重、陪伴、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