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梦中的逻辑

2021-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糊涂山人

夜来一梦,梦中似与人谈论什么,而后提笔写下:一,如何如何,二,如何如何……罗列了十条,欲一一写就,写至第八条便写不下去了。醒来回忆,惜乎一条也记不得了。

想来我自己算不得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与人交谈,不熟悉的人不知道说什么,既无话可说,便谈不上什么逻辑;熟悉的人,聊得来的朋友,长篇大论,侃侃而谈,想到哪说到哪,更无甚逻辑性可言。这样的状态,或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然在工作交际中,要么显得冷漠,要么显得啰嗦,总有可指摘之处。

早先的时候,我总想把心中所想通通表达出来,尤其讨论历史文学的话题,生怕遗漏了哪个点,结果越急越乱,说到最后甚至都忘了最初的观点。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方面,自己对于知识的熟练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框架体系,是一种散乱的状态。另一方面,自己缺乏逻辑性的思维,没有就要表达的东西在心里列一个大体的纲目。

说话的逻辑也许要求不高,但书面的写作,逻辑性一定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说散文吧,说好写的确也好写,罗列一点句子,堆砌一些词藻,你不能说它不散,也不能说它不成文。但总有一个关键点,有没有核心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主旨,即有没有神韵。好的散文,你试着把每个段落贯穿起来,会发现似乎都在一根绳上。这便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了。论文要求更直接,立论要选准,论据要充分,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摆事实,讲证据,就不能想到哪写到哪了。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块蛋糕,那么它应当是可以切成块的,如此读者方可享用。分解不出来,别人便无处下嘴,或者囫囵吞枣,品不出什么滋味。烂文章,即使看上去是一个整体,无论装点得多么美观,可中看不中用,碰不得,一碰便碎成了渣。

我爱好历史,有时候愿意写一点历史感悟的东西。不敢说研究,或者也谈不上史学评论,所以叫读后感更贴切。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人物,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和人的性格等方面,然后要得出一点结论,除了丰富的史料作参考,便少不得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时候史料有限,或者我们作为爱好者,学问的厚度不够,那便只能做一点猜测性的结论,然而猜测肯定也不是胡乱猜测,也要有逻辑性。这方面的爱好,无形中对我写作乃至思维逻辑的锤炼,仔细想来,很是受用。

前文也说,推论的前提是立论准,证据足,还有关键一点,应当尽力避免原则性的错误。先前写了某篇历史人物的文章,逻辑上来说问题不大,后被人指出一个文学常识的错误。这便是硬伤了,惭愧惭愧。我虽不至于闻过则喜,但着实乐于看到这样的指正,对我这样一个爱好者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我写文章,引经据典,基本上是凭记忆,有些懒,但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不该如此,尤其大段的历史材料,恐怕记不下来,至少不一定记得特别精准,应当查阅再落笔。这样的指正,使我改正舛误,又有所心得,很有意义,再次表示感谢。

啰嗦了这许多,问这篇文章逻辑性在哪,我似乎也讲不清楚,不过胡乱聊了几句说话与写作的事。既是在梦里,找到这样的托辞,便由它去了。诸君高明者,想来早已知晓,高明当也大度,对我这点的班门弄斧,大概也不会大动肝火,不过一笑置之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