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唯经困苦,方得喜悦,不苦不得乐。(学习道德经63章)
2020-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钰梦书院
这一章从上到下充满了“有无、难易、大小”辩证统一的哲学思维,与佛家所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些相似,但更有现实指导意义,文中所说,需要每个人有切身的经历,才能很好的理解和体悟。
1.以前读过笑来老师的书,书中提到过镜像思维、镜像世界,对应着我们的现实世界,跟本章中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联想起来,也是镜像的关系,找准内外边界。我们作为是为了“无为”的自在,做事是为了“无事”的轻松,体味酸甜苦辣是为了“无味”的淡雅自如,唯有经历“为事、尝味”的困苦和磨砺,才能体会到喜悦自在,而且是困苦、苦难越大,体悟的越深、进入涅槃重生。王阳明在龙场流放时,就是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卧在棺材里、面对死亡的时候,才悟出大道,史称“龙场悟道”,超然解脱。
2.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易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天下的难事也是从易事开始的,在这里有不同的理解。结合经历,有启发的理解是:“易事做多了、积累久了,就会变成难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不要总在舒适区”,舒适区待久了(做易事),颓废了、不思进取了,终究会带来“难事”,就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所以说“多易必多难”,而圣人多去思考困难和主动找困难、找突破,久而久之,就没有难、没有困扰来“侵犯”他了。
3.宏伟大业,也是从脚下点滴细节做起。正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始于毫末”等等,量变达到质变,做长期主义者,以终为始,脚踏实地,做细作精,“大事、大成”也就原来越近了,个人的边界内细作+边界外形势向好、合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大事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