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

成就更好的自己 才有资格谈尊严——写在第十七个记者节

2016-11-08  本文已影响42人  黎睿汐

有时候,小丑和烈士不得不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总有人将此火高高举起。

近日,东方网旗下某公众号被封,总编徐世平连续2天发表致马化腾的公开信,质疑微信公众平台的投诉机制,怒斥腾讯挑战国家权威,并将事件的焦点转移到“媒体人的尊严”这一议题,引发热烈讨论。

在徐总编的公开信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媒体人的无奈和悲哀。而这种无奈和悲哀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冲击和变革中,传统媒体和媒体人,变得没尊严或者说是没“特权”。

在信息内容的控制上,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的媒体,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传播渠道比较单一的年代,媒体作为“把关者”和信息来源,决定着大众的信息接收内容,通过议程设置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传播者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充当着祛除大众蒙昧的角色。

在运营模式上,传统媒体之前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宣传品牌和产品,通常是以“我给你钱,都听你的”的姿态进行广告投放,在报广盛行的年代,一家都市报的年广告额可达到十几亿元,但是投放几百万的企业主,并无从考量广告投放的效果。而且由于企业没有发声的途径,一篇负面报道就可以决定一个企业或品牌的生死。

传统媒体所感到的尊严,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享受和掌握“特权”的优越感。

而在自媒体平台极速发展的今天,媒体“把关人”的角色被弱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颠覆,就是新权贵取代旧权贵的过程。新圈子的玩法,旧权贵无法适应,在新的和规则和商业竞争中放不下身段,所以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的转型变得异常艰难。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自由、平等、开放和共享。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质: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赋予权力。互联网使得“沙皇退位、个人抬头”(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而传统媒体如果不能适应新规则,转变思路,还像过去一样骄傲的抬头,就只能撞头了。

有许多媒体同行在朋友圈转发此次事件的相关评论,一致的高声疾呼“还媒体人尊严”,而争取尊严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呢?想让一个行业受到尊重,获得崇高的地位,是否靠宣泄不满就可以得到?不能止步于抱怨,尽管抱怨本身无可厚非;也不能沉溺于低俗,尽管低俗是最起码的权利。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自然会有尊严。

的确,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日子不好过,新兴媒体不仅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经济来源,而且改变着媒体的环境和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素质的采编人员,及时的信息来源和丰富的分发渠道,只要按照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规则去转型升级新闻内容和服务种类,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想要争取尊严的前提是有价值,当别人在做H5新闻、传感器新闻、数据新闻、无人机新闻、数据新闻、VR新闻的时候,而你只能做文字链接的时候,还有什么资格去谈尊严呢?

有人说“新闻已死”,也有人说“内容为王”,而我最真实的感受是“好新闻已死”。上大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南方周末》报道,头版8000多字的深度报道,将事实清晰呈现、观点层层剖析,客观的态度却引发每个人的思考,让你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事实的温度。快餐式的信息传达,只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但是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事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好像也没有人去关心。大家只是急忙地去参与、去发声,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求证、去思考。

还有一档央视的节目叫《新闻调查》,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多方调查和求证,那种对真实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才会让人感到尊重和骄傲。我记得有一期节目是调查兰州水污染,在充满硫磺刺鼻气味的河边,柴静问被访者(当地的领导)你觉得这个气味正常吗?被访者说:“可能你的鼻子比较敏感,我没闻到有气味。”那个画面是记者听到回答后凝视的微笑,被访者尴尬的眼神躲闪,一切的答案都不需要任何解释和渲染,就在那一帧的画面中真实的展现。

如果你问我是爱看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文还是新闻调查或者南方周末的报道,我肯定选择后者。“好新闻”内容深度和阅读感受,是再先进的技术和新兴的传播渠道都无法取代的。但是很可惜,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好的新闻了。

尊严从来不是靠呼唤同情和抵制来获得,是靠实力和价值去争取的。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公平的竞争,优胜劣汰是生存的法则,尊重事实,理性对待,所有的事情发生都有它存在的逻辑和发展的道理,情绪化和道德绑架,除了引发键盘侠们无理智的支持,没有任何作用。

最后分享1872年上海《申报》的创刊词:

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