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成长哲思想法

《少有人走的路》——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爱,下篇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艾睿刻聊心理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这本心理学的经典,上篇介绍了,作者斯科特-派克的理论底色:人生不易,只有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才能鼓起勇气面对人生各种难题。因为,既然困难重重是命,那么克服困难也必然是命!有了勇气还不够,派克给我们指了一条克服困难的明路:自律。自律需要遵循如下4个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下面跟大家聊聊书中关于爱的独到见解。

1. 派克定义的爱

他这样定义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简单讲就是,爱驱动我们完善自己,最终实现心智成熟。

你可能会问,那一见钟情般轰轰烈烈的爱情算什么?第一次见,总不能说,我们因为要帮对方成熟心智才相互吸引的吧?!抱歉,派克认为,那是源于性冲动的本能。

2. 什么不是真爱

1. 激情之爱不是真爱。因为越是激情之爱,就接近动物性。不分场合,不计后果的表达、追求所谓的爱。等激情冷却,生活归于平淡,才意识到当时自己的行为有多幼稚,甚至有人悔不当初。激情之爱不仅不利于心智成熟,甚至会让人心智倒退。所以才会有,为爱冲昏头脑一类的说法,才会有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然,激情之爱完全可以是一个开启真爱的契机。不过要让爱永恒,还需要点燃促进双方心智成熟的真爱之火。

2. 自我牺牲的爱不是真爱。指明了激情之爱不是真爱之后,派克有批判了自我牺牲的爱。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牧师的家人全都病了,妻子患上了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自己努力经营家庭,倾注所有的关爱给家人,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工作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照每一个人。

这种爱看起来很了不起,派克却很不客气的说,牧师的自我牺牲,深层动机是满足自己好人形象的心理需求。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妻子和儿子心智也需要成长。不让他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哪有成长的机会!

后来这位牧师在派克的建议下,调整了做法,不在大包大揽。他给妻子独处的时间,让她自己安排如听歌剧的计划,让儿子们自立。后来,孩子们返回了学校,妻子的病也有了好转,而牧师自己也轻松了很多。原来紧绷在家人之间的那根因弦松了下来,人人都有了喘息的机会。真正的爱,不是讨好和无底线的付出,它还应该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3. 过度依赖的爱不是真爱。除此,派克还指出了另一种伪装的爱,它不是阻碍他人心智成熟,而是以爱的名义,放弃自己的心智成熟。表现形式就是过度依赖,甚至是寄生。有病态依赖倾向的人经常把:“没有他,我活不下去了”“没有他,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挂在嘴上。听起来如胶似漆的感觉有没有!但是如果你理解的派克的理论,你会觉得磨骨悚然,这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寄生虫在呻吟。这样的人通常会在找到依赖的对象之后,就会突然失去曾经具有的生活技能,比如突然拧不开瓶盖了、突然不会开车了等等。由于在依赖的过程中,心智不是成熟而是退化,所以他会越来越无法忍受孤独,在失去依赖的对象之后,要么寻死觅活,要么会在短期内依赖上其他人。逐渐地,把自己培养成了“巨婴”。

过度依赖——图片来自互联网
3. 爱是自律的动力,心智成熟是二者的目标

回头说说,派克为什么在介绍完自律后,谈到爱这个话题。因为他主张,爱是促使我们自律的动力。根据派克对爱的定义,它的动机和目的都指向心智成熟。通过上面的各种反例可以看出,不论阻碍他人心智成熟,还是放弃自己心智成熟的所谓的爱,都不是真爱。强调一下,我们不要把派克定义的爱,狭隘的理解成爱情。它可以是亲子之间的爱,是对朋友的爱。总之,真爱的标准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彼此发展出完整且成熟的心智,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联系上篇文章讲到的自律,自律是我们面对生活挑战,解决生活难题的最有效方式,最终目的也是锻炼心智使其成熟。爱和自律就像汽车和燃料的关系,只有爱,没有合适的载体,这股力量无从释放,就像油桶中的汽油;如果只有自律,等同没油的汽车,寸步难行。

有了爱推动的自律,才能载着你抵达心智成熟终点。

上下篇总结:

前后两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了《少有人走的路》的读书心得。

首先,理解生活不易是回避不了的常态,困难重重是命,解决困难也必然是命!不用纠结,干就完了!

其次,自律是解决生活难题的好方法。它要遵循如下4个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第三,分享了派克对爱的理解。真爱能让彼此发展出完整、成熟的心智,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反例,讲清楚了,激情之爱、自我牺牲的爱和过度依赖的爱,都不是真爱。

最后,爱是自律的动力。二者共同的目的地就是心智成熟。

——写在最后的最后。欢迎留言互动,共同成长,下次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