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1000字

关于宗教的一些浅薄看法

2017-09-07  本文已影响42人  羽羽念

暑假经历了一个神奇的体验。有几天一直浑身无力不想动弹,书也看不进去,头也昏昏沉沉,情绪很低落,吃药也不见好。今天我姥姥说是不是你姥爷想你了来看看, 总之是用了一些民间方法。说实话我是不信的,但真的感觉好点了,而且很饿。或许可以用心理作用来解释吧,不过也觉得听挺神奇。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说起人死后灵魂去哪的问题。放在以前,我一定会说:人死后肉体火化,灵魂不复,没有什么鬼神。但是现在,我回答:人死后灵魂还在,他们与我们之间像是隔着一层玻璃的平行宇宙,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们,但他们能看见我们,他们依然在我们身边。

宇宙的终极究竟是什么?是科学?是宗教?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无法确定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也无法否定宗教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

早在二十世纪,中外知识分子早已就“科玄”问题产生过论战。最近只是有了灵感,还未深入研究。这里只是说一下自己最近一些原始浅薄的思考。

广义的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者包括物理、天文、化学等理工类科学,姑且叫做“硬科学”。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社会等文科学科,称作“软科学”。狭义的科学只包括前者。“软科学”和“硬科学”共同组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进行解释。我要阐述的是“硬科学”和“软科学”之间的关系。

“硬科学”着眼于对世界的理性解释。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理化的定理公式……都经过了严谨求证,一旦确定变成了普世定理,短期内无法推翻。它执着于“存在”,执着于“肉眼可见”的规律,独立于人而存在,人只能发现和利用。

“软科学”更加感性,因人、因时、因地都有不同,没有一定之规,只有“赞同”、“不赞同”之别。它能到达理性到达不了的地方。微观来说于个人有益,宏观来说可以抵达宇宙的无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比如哲学的使命,就是寻求世界观。

我以前一直坚信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一切都只能由科学解释。后来觉得这过于绝对吧。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借助神话解释一切,谁知道比起更高级的“存在”,也许我们当下的智慧只相当于他们的远古呢。

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罢,都是人们用来探索世界、解释世界的成果和工具,是从不同方面“求知”。自然科学理性真实,但也有其解释不了的现象。某些迷信占卜看起来荒诞无逻辑,但或许隐藏着终极奥义的密码。二者相辅相成,没有孰优孰劣,只是适时地取用罢了。

我曾经觉得教徒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一个不存在的事物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他们觉得我“为自己而活”终将会堕落。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宗教不是我寻求答案的途径。正因为不认同,所以更好奇教徒们的想法。舍友的母亲是基督教徒,从她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有信仰的人的力量。不论科学、哲学还是宗教,都是人类用来解释世界、了解自己的方法,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不同而已。焦躁不安是所有人的通病,信不信教都有这些问题。可能信教的人,他们找到了寄托和指引,找到了安慰自己的方法吧!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比我幸福。

但是,不管信不信教,“感恩"、"知足"都是所有人类都要分享的东西。我不信仰宗教,但我也欣赏教徒们的“虔诚”、“善意”和“无私”。我吸收到这些东西就够了,摒弃掉“自以为”迷信的东西,去找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就够了。我相信,他们通过信仰耶稣来获得救赎,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获得“救赎”。

我一直相信宇宙间有一个“人品守恒定理”,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吧。如果你做了好事,将来一定会以某种形式使你得到回馈,不一定是“得到”什么,也可能是“避免”什么。反之也是如此,如果你种下了祸,未来也一定会遭到某种报应。“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所以面对幸运,我不喜;面对灾祸,我不恼。我得到的,必将会付出等价之物;我失去的,也会收获意外惊喜。“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信不信神,不管有没有其他人知道,人要“慎独”,要“行善”。

人到底是地球的主宰还是被更高级物种观察着的小白鼠?这个宇宙的终极原因也许就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产物,也或许只是“上帝”手中玩弄的沙粒?天文学家正努力探索太空,哲学家正掀起一阵阵头脑风暴。既然无法证实,那一切皆有可能。

生命的意义,他们已经找到了,我还没有。 但我感受得到了来自宗教的“希望”和科学的“理性”。我还有力量自己给自己希望,我还会满怀希望的继续探索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