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的小事,前后不过三十秒。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妈妈牵着3岁左右大的儿子,走进了一家饮品店。
妈妈对店员说:“来杯果汁,加热一点的”。
店员有些疑惑,“没有热的,果汁常温就好了”。
妈妈解释到:“小孩生病了,想喝热一点”。
店员无奈地回应:“果汁只有常温的哦,你可以去其他店看看,都是没有热的”
妈妈低下头,对儿子说,“我们去其他店喝吧”,然后带着儿子离开了饮品店。
——故事结束了。
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一幕,你有何感想呢?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妈妈的需求是什么
很明显可以看到的是,妈妈不是买给自己喝的,是因为儿子口渴了,所以想点杯喝的。又考虑到儿子生病了,妈妈认为不能喝冷的,所以点了杯热果汁。深入来看,其实是一种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关切的体现,孩子就是妈妈的中心。
2、店员没有掌握客户真实的需求
从店员的那句——“没有热的,果汁常温就好了”来看,店员其实是没有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的,以为是妈妈自己要喝,可能心里还默念“这人真奇怪,果汁哪有热的,真土”。从而做了一个看似很正确的结论:果汁没有热的。
其实,光从这一句话来看,我们并不能苛责店员什么,顶多算得上是做得不好而已。但话说回来,店员作为一名销售,就是要给店里带来更多的收入。针对主动进店的客户,更是要抓住机会,即使遇到“不合理”的需求,也应当先表现出歉意,同时再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诉求。当然,这需要店员懂得一点客户心理,以及基本的礼仪。很显然,这几点我都没有从这个店员身上看到。
除此之外,店员的那句“果汁常温就好了”,我认为也是欠妥的。店员其实是直接将自己的评判标准(虽说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展现给了客户。因为在店员看来,热果汁是不合乎常理,所以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这样会给客户造成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还会让客户感受到“不懂常识”而没面子。
3、获知真实需求,店员依然没有领悟
妈妈告知了点热果汁的真实原因:小孩生病了,想喝热一点。其实这是一个很合情合理的需求,也体现了妈妈对于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护。但是店员好像视而不见,也没有领会到似的。抛出了那句让人费解的话——“果汁只有常温的哦,你可以去其他店看看,都是没有热的”。
可以看出,店员显然没有领会到妈妈的爱子心切,忽视了的主管感受,焦点依然停留在"热果汁"上。同时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正确,还叫客户去其他店验证一下。天啦!这不是把客户往外赶吗?哪有这样做生意的?!我猜想,店员应该不是真的想让客户去其他店,而是知道自己在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下,一种自我防卫的表现。并通过其他店的经验,来给自己的防卫加上一面盾牌。
如果我是客户,内心的诉求不仅没有被满足,反而还受到“不懂常识”的歧视,心里肯定不好受。结果可想而知,妈妈带着儿子离开了。换做素养不好的客户,估计都会和店员发生争执。
4、挖掘客户心理,好好说话
我想,作为店员,只要适当懂得一点客户心理以及基本的礼仪,就不会发生上述的故事情节。做得好的店员,在面对需要热果汁的客户时,我想可能会问:“抱歉,女士,我们这里没法提供热的果汁。您看常温的可以吗?” ——先自责,放低姿态,然后给客户推荐,而不是一味拒绝
或者是“我们只有常温的果汁哦,是出于什么原因需要热的呢” ——了解客户请求背后的原因。
在客户道出原因后,有爱心的店员,可能会看看小孩,关心的问到:“小孩生病了呀,那确实不适合喝冷的,要不我尽量把果汁调温点行吗?或者给您和小孩来一杯热水”。我想客户听后,脸上一定会挂着微笑。哪怕热果汁的需求无法被满足,也会欣然接受常温的果汁,或者消费其他的饮品,而不是直接走掉。再说了,那位妈妈就真的那么在意果汁一定要是热的吗?也许只是不要太凉就好了。
拨开语言的外表,用心去感受客户真实的需求,用真诚去沟通,自然客户盈门。
这真的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不能忽视。
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