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在这里想法成长励志

如何培养长久的阅读习惯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3人  商阁主

我最近发现一个事情,自己完完整整看完一本书的的时间越来越少,玩手机的时间倒是越来越多。

我想很多人也发现了同样的事情。

倒不是说玩手机不好,手机上的资讯大多是浅显的、碎片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化的观点。

读书的必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为什么要做到持续阅读,就那么困难呢?

一方面,敌人太强大,手机里的游戏、资讯软件都太过于吸引人。

另一方面,读书太困难了,很多书籍缺乏趣味性,理论性强,而且书太厚。

那怎样才能做到持续性阅读呢?

第一点,放下功利心。

读了这本小说,我就要会写小说;看了这本营销书,我就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到全世界;看了一本乔布斯自传,我就要开第二个苹果公司。

带着过强的功利心去读书,那么一定会失望。

读书肯定是为了获得点什么,但有时候我们太贪心了,总想着读一本书就能成功。这种想法其实是读书的最大阻碍。

当有人给你推荐营销书籍时,读了我也不会成为营销大师,不读。

当有人给你推荐心理学书籍时,读了我也不会增强自控,改变自己,不读。

放下功利心,只需要秉持这种理念,这本书对我可能有用,我对这本书的某个观点感兴趣,我想看一看,说不一定有用。

第二点,减轻阅读的难度。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这种困境,大家都说这本书很好,是做什么事学什么东西必读之书,可我真的看不进去。这个作者的文笔真的不对我的胃口。

那怎么办?

讲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小学有的女孩子早熟开始看言情小说,人人都知道《红楼梦》是一本好书,那谁会第一本言情小说(非严谨分类,只做举例)就选择《红楼梦》呢?

不得不说的是,阅读是有门槛的。不同的书,对读者的素质要求不同

先从浅的近的,能理解的,自己感兴趣的书目开始看,再慢慢延伸到更深更难的领域。这个不喜欢,看不进去,赶紧换下一本。

在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目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厌恶读书这件事情。

因为一想到读书,你就想到这本不喜欢的书,在想到自己读这本书的痛苦感受。读书就你这儿就永永远远变成了痛苦的事情。

换简单的书看,换喜欢的书看,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这样才能读书读得长久。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看简单的书,会不会沉迷于简单的书而不会深入思考?

答案是不会。以起点网站为例,以前的网文是最简单的小白文,然而最初的一批书迷们成长起来,开始对书有了更高的要求,遂出现老白文。

也以电视剧为例,零几年的时候,韩剧、翻拍偶像剧、仙侠剧冲击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然而今天年轻观众对电视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看更有质感的电视剧(比如近几年正午阳光大火的剧)。

第三点,设置恰当阅读目标。

有的人读书读得太快,以至于读完了一本书,很快就忘记了其中的内容。

这样虽然读得够多,却没有什么收获,也会减少我们阅读的积极性。

有的人读书读得太慢,以至于读完一本书要三个月,细嚼慢咽,同样损失了阅读的成就感。

虽然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我这个月读了多少本书,但是读完了那么多书,自我宽慰一下也是对读书有益的。

设置恰当的阅读目标,一方面是读书的量要恰当,另一方面是读书的质要恰当。

如何设定恰当的阅读目标,也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三岁孩童的阅读目标,可能就是读个乐,多认俩字。大学生读教材的目标,可能是为了应付考试周。

对于读书读得快的人来讲,每读一本书,要思考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观点,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是否有感到疑惑的地方。

对于读书读得慢的人来讲,不管有什么问题,先读一遍,了解个大概,然后根据书的价值选择是否再读一遍。

如果值得反复读,那么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就是好的,不强求一次性弄懂所有问题。

第四点,读书要有所产出。

从我做公众号开始,我就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我就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一个星期要产出两篇文章,为了写文章,我就会去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更多的书籍,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整理,输出自己的观点。

产出观点并不是抄袭洗稿,而是在阅读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反思生活,反思自我,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和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为读者,可以对一整本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述思考,也可以挑选一个角度,一个章节里面的一个观点,进行反思,讲述自己的理解。

产出不一定是公众号文章,也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关于某个想法某本书的一条评论。产出,代表的是思考。

做到以上四点,就可以养成长久阅读的习惯。

来我的公众号“私享阁”,一起读书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