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尽,《廊桥遗梦》了
在他人的故事中看爱情,连续三个周末看了三部爱情片,心中的爱情瘾、爱情梦似乎平息了一些,不再砰砰作响了。
也许是觉得没有希望了,也许是又选择了压抑,在某种程度上,又恢复了死水般的平静。
周五和希宇教练对话,表达“能做什么呢?除了每天上班带娃过日子。”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觉得没有意义”。教练反馈“你有未被满足的好奇。先去感受你对意义感的需求感受。”
教练说“生命的活力有时就存在于在那份冲动里”。不知话语有什么影响,周末又找了爱情片看,看了《爱乐之城》,晚上熬夜看了《廊桥遗梦》。
爱情是什么呢?在追逐梦想面前,灵魂相通彼此深爱的米娅和小塞,互诉着“我永远爱你”,却转身离开,挥手道别,异向而行。爱藏在心里,成为记忆,他们各自不忘初心追寻梦想。
爱情是什么呢?是一种表达吗?是一种想象和向往吗?还是一种记忆?抑或是一种体验?
想起新晴曾讲过的她的一个小故事。新晴一直暗暗喜欢一位中学男同学。她眼中的他博览群书、思想深刻、温文尔雅、玉树临风。尤其,他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煦和尊重。
她和他偶有联系。大学毕业后,她去了南方,他去了北方,相隔万里。她对他的喜欢里有敬仰和钦慕,她不知他是否喜欢她。在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她给他发送了一条消息表白了心意。成熟的他回复“相隔太远”。她更想留在南方。她放下了这份多年的暗恋喜欢。
这是一份简单纯洁的青春期的爱慕。这份爱慕,似乎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微弱的影子,新晴都没太顾得上仔细看看它,就着急着奔入了下一段路程。
爱慕可能是爱情的前奏。可在人生漫途中,这份爱慕又是什么呢?
心有方向,可人在现实中活着,在大千世界中走着看着碰撞着。
五年后,成为知名影星的米娅在一间爵士乐酒吧里遇见了同样实现梦想的小塞。
小塞弹奏了两人灵魂相通的曲子。那一刻,过往历历,无尽难过!为什么他们俩没在一起呢?为什么他俩实现梦想后也没有选择在一起呢?……
可是,拉长了看人生,除却那一段过往的忧伤,他们各自安好,两人都心想事成。那么,又是谁希望他们俩携手在一起呢?
我有千万“我”,“我”皆有诉求,究竟听谁的?
怀着对爱情的继续不解,晚上看了廊桥遗梦。看到了女主的百无聊赖死气沉沉,似乎看到了被压抑的另一个“她”。被压抑的那个“她”里有着她更多的生命活力吗?
她向往远方,她渴望探险,她似乎要在温水杯里窒息而死。
她遇到了机会,她面临着选择。而此时的她已有两个孩子、有一位稳稳的丈夫,她有一个稳稳的家。
渴望冲出“牢笼”奔赴远方的她和现实家庭需要尽责任的她展开了剧烈的斗争,是走是留?是听从那个她,还是听从这个她?
最终,尽管激流奔腾,尽管痛彻心扉,隐忍尽责的她留下了全部的她。
倘若年轻时,也许,她和米娅一样,挥手道别,折向而去。而现在,她在世间的角色身份,还能允许她热烈奔赴荷尔蒙式的澎湃的自由吗?
然而也许,隐忍尽责的她,是另一种热烈奔赴。
她有千万“她”,她”皆有想法念头,何去何留?不负自己,又是何意?
遗憾是一种美,而且成全了另一种美。人生尬境,正是成长时。
也许我对爱情的期冀,是一份对【被理解】的期冀,是一份对【孤独】的抗拒,是在寻求一份依赖。也许我渴望的爱情,是一份意象中的情欲,是一份不曾拥有、不曾满足的需求对过去我的抗议、对现在我的提醒。
回到现实中,我有千万我。曾经的一个我渴望浪漫,就另一个我去创造另一种浪漫吧,属于现在的浪漫。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种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