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教学写作

学习笔记:智慧教室中的音乐课

2019-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琦0227

王博士说未来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对数据的感知能力与课程创意的能力。

在陈蕾老师对本讲内容的解读中,首先我们看到了福州台江区宁化小学周肖禹在《老爷爷赶鸭》这堂音乐课中的数据感知与应用能力。首先:周老师通过弹奏乐曲中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反馈器选择旋律图示,根据现场生成的统计图,老师发现学生在旋律判断上有难点,不能很好的区分上行,平行和下行旋律。周老师通过反馈器捕捉到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到学生的思维倾向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判定该环节学习的难点,进而采取了分别弹奏上行、平行于下行旋律配合手势并让学生跟唱的教学方法。

其次:周老师弹奏了一段旋律,让每位学生在任务单上填入正确的音符。巡视过程中挑选4张不同答案的任务单显示到白板上,将学习数据可视化,将学生的课堂生成变成老师的教材,再请学生以反馈器作答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张。再次获取数据分析判断学情,进而让选择正确的同学说说看法,采用同侪教学的方式,帮助所有人厘清看法。通过这一环节的加强练习,周老师重新回到第一环节的问题要求学生二次作答,统计图显示80%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老师从变更答案的学生名单中,挑选一名说声说明变更答案的理由。让通过两次学习数据的对比,让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修正,进而掌握知识点。

这一课例中周老师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判断学情,精准改进教学,让教学变得更高效。传统课堂的教学决策分析基本依靠经验、拍脑袋决策。而智慧教室的数据采集统计功能,可以准确的显示每各选项的人数及占比;对于同一问题的二次作答,可以直接给出哪些学生做了答案变更。这些数据都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让教学决策数据化。因此对教师的数据感知、分析应用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未来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