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

廉颇:悲剧在于,遇到的并不都是蔺相如

2020-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JACKYUM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不过,廉颇最后的结局却是抑郁而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一代名将,为何流落他乡,恐怕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廉颇性格的缺点是脾气暴躁,居功自傲;优点是崇尚高义,知错能改。廉颇性格的缺点和优点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当他遇到蔺相如时,他就能从缺点的一面转变为优点的一面,而遇到乐乘时,廉颇的缺点就纯粹表现为了致命的缺点,没有了转变为优点的空间和可能,于是廉颇就一条道走到了黑。

   廉颇最初看不起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只是凭口舌建立功劳,不如他攻城野战功大,位于其下感到羞耻,并扬言要羞辱蔺相如。幸好遇上的是心胸开阔、谦恭明智而又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蔺相如,蔺相如对舍人说:“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非常惭愧,他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正因为蔺相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同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能够忍让廉颇,从而感动了廉颇,有了蔺相如这面镜子,廉颇看到了差距,比出了羞愧,这时候廉颇性格中的崇尚高义、知错能改的这一面就发挥了主导作用,最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也就顺理成章了廉颇之所以实现了从缺点到优点的转化,蔺相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件事不仅彰显了蔺相如高尚的品格,对廉颇来说,个人形象实际上也实现了“加分”,继续为赵国建功立业。

这一次是廉颇幸运,遇到了蔺相如,廉颇还会持续这种幸运吗?答案是否定的。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一朝君子一朝臣,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感到受排挤,他再次被自己性格的缺点所主宰,最终发怒,去攻打乐乘,乐乘逃走。

这一事件导致的结局是,廉颇和乐乘两败俱伤,乐乘最后去哪里了,史书没记载。假如乐乘具有蔺相如的品格和胸怀,结局会不会改变呢?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会如何做呢?

蔺相如很可能会暂避锋芒,不会向乐乘那样真的逃走,蔺相如可能会给廉颇写一封长信,告诉廉颇这只不过是赵王的暂时安排,之所以罢免你,只是想考验一下你的新赵王的忠心。你廉颇战功赫赫,赵王以后会不启用吗?你廉颇暂时休整一下,等待东山再起。实际上赵王之后也确实派人到魏国找了廉颇,想再次委以重任,这才发生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但是很可惜,蔺相如早已不在,乐乘也没这么做,只能任由廉颇的缺点爆发而不可收拾,廉颇在赵国呆不下去了,离赵投奔魏国大梁。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

廉颇在临终时,恐怕会想起蔺相如,想起将相和,回顾自己率领赵人时的金戈铁马威风凛凛,再对比自己的晚景凄凉,廉颇可能会领悟到,悲剧在于,自己的性格害了自己,而自己所遇到的,并不都是蔺相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