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0170622主动阅读

2017-07-08  本文已影响6人  若梨若梨梨

1.主动阅读

永澄老师讲了阅读背后的信息处理模型,以及主动性的感受。

阅读的目的是增强理解力,阅读背后有个金字塔的信息处理模型,最底层的认知层包括:你对自己的认知和你对对象的认知。

而主动性阅读需要有2个感受——对象感和目的感。因为人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必须和你的认知产生关联。对象感表示你需要弄清楚对象是怎样的?目的感,就是你要明白自己的目标,要和对象产生怎样的关系。

拿谈恋爱做比喻,理解主动阅读的感受就比较形象。当我们对一个人有兴趣,在开始追求之前,首先会问自己,我喜欢怎样的人,为什么这个人会让我有感觉?这个人是否是要过一生的人?(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进而会去了解对方,获取一些相关信息: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名字叫什么,有什么特征,有哪些品质。(对象是怎样的)

2.主动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注意,目的明确手段可以多样化)——对对象的认知(WHAT)

它是怎么构成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注意,不要沉迷细节,要学会留白和探索,构建出自己的心理表征)——对对象的认知(WHAT)

作者讲的正确与否?(注意,不能只谈感受,而要在理解力上谈内容价值)——做决策和评论

这本书跟我的有什么关系?(注意,不发生关系就不是你的,强扭的瓜也是瓜)——启用元认知

第一天的时候,永澄老师就讲了理解力——就是用对方的话(表达)解释对方的意思。增强理解力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独立的,去达到和接近跟作者认知水平。

这主动阅读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为理解做基础,理解的过程也是发生关系的过程,理解是不可逆的,只要知道了就无非回头。

3.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只会杀书头?

杀书头,形容一些人,刚开始的时候看极其认真,但最终都只是半途而废的读书现象。

还有另外一种,“总觉来不及看,没时间看”,读书囫囵吞枣,贪多贪快的人,虽然能看完整本书,也只是看完而已,读了很多书也只是盲目的读,乱读书,读不好书。

原因1:没有主动阅读

以前,我看书,会做摘记,再好一点就是去摸索结构,深入一点就没有了,其实也不知道怎么深入。不自觉的沉迷于知识的收集,做笔记也只是把知识从一个本子转移到另外一个本子上而已,没有也不知道怎么跟知识发生关系。没有发生过关系的知识,就如泛泛之交的朋友,见面想见不相识。

原因2:

我大多学的,都停留在应用层的书,对于更本质更深层的底层逻辑的书,就学不动。

永澄老师提到的,应用学层面的东西,看似马上能上手,发展起来很慢。学起是先快后慢的,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所以,学花拳绣腿千千万万,最后只会自乱阵脚啊。

所以用正确本质的方法,下功夫去学底层规律的知识,不仅边际效益递减,而且会越学越快。

再想起自己儿时在校学习,为什么看着很认真,每天都在学习做笔记抄笔记,但其实,真的没有理解过哪些知识点,也没有发生过关联吧。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走过脑子吧。

4.怎么实践主动阅读

以前关注永澄老师微信公众账号,都有看过这些方法和知识点,但是从没留意。没留意是因为没有理解,没理解过的东西就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所以,方法错,认知错,那么只能在错误到道路上徘徊打转。错了就慌,慌了就盲目。

之前很不喜欢这些原理,认为不接地气,这些原理其实就是精华,不想平日里的食物好吃,难以消化,但其实是很珍贵的东西。

现在我感觉自己真的能理解一些些”主动阅读“了

怎么实践呢?

检视阅读

找属性,看阅读材料是讲概念啊,还是讲事实啊,还是讲观点啊,还是举例子啊

找出关键词,构建心理表征(我心里的那个画面是什么,我会怎么讲)

找出作者的目标和目的,并分析,作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所用的论证啊举例啊是否有效

找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串联还是并联

根据属性采取有技巧的阅读方法粗读

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用恰当的方法用幕布或者visio画出结构和大纲图,或者针对概念画示意图,了解对象

大概点评一下作者的内容,

联想一下,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认知,什么方法论,以后还能在哪些地方用

5.边际成本

我之前啊,每次做到一半就放弃了。第一:开始太在乎成本,患得患失,第二,没有做有效的事情,没办法让边际成本递减,放弃的那瞬间,所有的起始成本就成了沉没成本。

今天老板,跟我说扩张渠道成本消耗是必须的,但是消耗的成本一定要想办法能为后面的投资其有效作用,然后这个成本就慢慢回来了。其实这个道理都知道一些,为什么关键时刻都不起作用呢?可能这跟接下去的”决策“有关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