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勤多多
上课我讲课的时候,我看到小溪在用纸写东西,我就提醒他把纸收起来,当下做的事情是好好听讲,他很不情愿很不乐意的样子把纸收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把纸拿出来又在写,然后我又提醒他了,他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把纸收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还有小动作,我就让他搬着凳子坐在讲台旁边。
坐在讲台旁边,他还是会有小动作,我总是去提醒他,每一次他做小动作我都会去提醒他,但是我每一次说完他并没有改正而是说的时候知道了收起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做小动作了。
以往上课我对希希的提醒没有这次上课提醒了那么多,以前上课提醒一次他自己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这节上课提醒了四五次,他还是会做规则不允许的事情。
因为在课堂上提醒的多了,耽误教学的进度,我当时特别生气,当然我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心里觉得很生气。
我本来上课对于他多次不听课的情况想批评他,或者就是按规则来给他扣分,但是我发现这种方法没有用,于是我就没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很严厉的说要扣分,而是很温柔等问他是什么原因。
放学站路队走的时候他跟我说,老师我可不可以留下来帮赵一起扫地,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行,我想让他赶紧回去做作业,所以就没让他留,但是当路队解散的时候我问他是谁来接他的,他说是他妈妈,他这个时候眼眶湿润了,跟我说他妈妈每次总是来很晚,他想在学校里面逗留一会儿,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出来。
这件事情对我的启发就是当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不是你预想中的那样规范听话时要去考虑他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要第一时间就严厉的批评他。这需要运用转换思维,把自己转化成学生的角度,学生如果这样的话,自己这样做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