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犹有未读书
如果你爱着一朵盛开在浩瀚星海里的花,那么,但你抬头仰望繁星时,便会感到心满意足。——我们为彼此花费的时间,让我们特别。
很喜欢贾行家老师推荐的德国作家布克哈特·施皮恩写给天下爱书人的一本小书《书情书》,书中就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与技术化和机动化相对于曾经不可或缺却被替代的马匹展开类比。“在这块地盘上,住着文字世界的最后一批骑士。”
“盖一间房子,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写一本书——人们做下这些事情,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人生没有虚度。”书籍是文字世界里的房子。
就像那些专门设计的节日一样,其实是因为缺失与匮乏。比如读书日是因为人们呼唤远去的读书之从容,这是不是会给我们更多一点启迪:是时候放下“有用的阅读心”了。
反思读书的动机,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是不是都陷入了“怎样读书才有用”这类阅读障碍的迷雾。
如果把阅读窄化为“投入/产出”的生产线作业,那么必然会将读书演变为一种唯结果是从的纠结与徘徊。
真正的阅读,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和心智的成长,会渐渐有了自己的节奏和松紧变化,变得多元,就如生活本身给人的体验。
有些书,相逢一笑,擦肩而过,如踏花归去,相忘于江湖;有些书,一字一句都不舍得放过,不舍得快,如促膝长谈,害怕分离,那种提着心不知道拿他如何是好的忐忑与孤独,相信不少人也感受过。
正如卡尔维诺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典书目”,经典之书值得回顾和重读。阅历丰富的人,其书单也自然丰富,但反之未必成立。
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之前读过的那些书,会重新发现那些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恒定事物,尽管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或许就是双环学习,温故知新。这不仅仅是从一次阅读到另一次阅读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喜悦。
一窗风雨,一纸山河。无论是空间感让人充实的纸质书,还是科技进步大势所趋的电子书,正如贾行家老师所言,更多的选择,是为了让不同的选择更加安心。
特别希望,在这个春日曼妙的读书天,能让我们欣喜于“人间犹有未读书”的丰盛,能让我们的阅读独立于线性的日常生活之外,远离斤斤计较的钻营与竞争,做个豁达轻盈的读书人。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