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

不要乱给葡萄酒贴“标签”

2017-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Jadeli123

人们从来都是喜欢给看到的每一款酒贴“标签”,它好与不好,它贵与不贵,这是一件多么愚蠢可笑的事情。其实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么的肤浅。

上周有幸参加澳洲葡萄酒神James Halliday大师的澳洲珍宝葡萄酒之夜,与78岁的酒神老爷子同台食饭,并收到大师亲笔签名的《澳大利亚酒庄100强》一书,如果我认真拜读完这一本书,我相信澳洲酒应该难不到我了吧。被评入到这本书里的酒庄,不是每一个都被大家所认知,但是却是葡萄酒泱泱大国里的顶级之星。

不要乱给葡萄酒贴“标签”

当天晚上,我听到了一句非常认同的话,James说:“品牌知名度不应与质量同等,不知名的品牌,不代表它的质量低。”我当时突然间有了一股强烈的共鸣,恨不得双手双手举起表示同意。

首先,我得跟大家解释,世界各国,种植葡萄酒的多不可数,那么大家听说的,甚至知道的无非也就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智利美国澳洲等新旧世界较为出名的国家,但是你们却不知道还有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以及南非,阿根廷等小众葡萄酒酿酒国。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顶级好酒,但是这个好字,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品鉴评价本来就是一个很客观的东西,不存在主观判断,你觉得好喝,那便是一款上等好酒。其实很多葡萄酒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去选酒,我觉得目前的消费者选酒分为几类:

1.根据消费者习惯选葡萄酒

喝葡萄酒人有个很不好的惯,就是有先入为主这样的问题,喝了第一款葡萄酒,只要他接受了,那当他再喝其它的酒的时候,还是会觉得第一款最好喝,不管后面喝的是高端酒还是低端酒。人很容易被自己的第一感观给洗脑,要他们接受其它的酒,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通常这一类的人,不太愿意去尝试其它葡萄酒,他们需要勇气去接受其它的“好酒”。这种消费者粘性很强,忠诚度绝对的高。

2.根据消费者饮食习惯选酒

这部份人群,他们有固定的消费目标,重口味的,会偏向口味比较重的葡萄品种,例如波尔多的赤霞珠,梅乐,又或是罗讷河谷以及澳洲的西拉,又或是意大利的内比奥洛或是Barolo 和Barbaresco甚至阿根廷的马尔贝克。若是清淡品味的人群,那么当然,黑皮诺是他们的首选,甚至会喜欢上干白或是起泡酒。要是口味比较喜欢偏酸的人呢,他们一定会喜欢高酸的葡萄酒,又如勃艮第的黑皮诺,或是意大利的葡萄酒,冷凉产区的葡萄酒酸度一般都偏高。

3.根据消费者性别来选酒

这个跟个人饮食习惯有点点相似,一般男生都喜欢重口味,就像第二点所提到的那些重口味的葡萄酒,女生都喜欢小清新或是甜型葡萄酒。小清新的选择比较多,只是有些小清新的价格并不小清新,例如法国夏布利的霞多利、新西兰的长相思,又或是来自阿尔萨斯的雷司令。那甜酒嘛,有价格如其名的贵腐酒(来自波尔多或是匈牙利),还有阿尔萨斯,德国著名的琼瑶浆甜白葡萄酒,更有来自意大利Asti的Moscato. 选择就是一个字“多”。

4.按消费者专业度来选酒

现在大街上葡萄酒文盲已经越来越少,多多少少,大家都撑握了一些葡萄酒的专业知识,就像我这种小资女,偶尔会在职场应酬上,生活上装装B,所以懂些葡萄酒知识也是有必要的。我发现现在葡萄酒培训班的生意是越来越火,学员有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有葡萄酒爱好者、有家庭主妇、甚至有各种青年屌丝。这些人都怀有一个装B的梦。这些人嘛,选酒那就得拿着酒瓶前看后看,又是研究产区,又是研究葡萄品种,更屌的是,他们给予这些酒一个他们心目中的价格。这种对于葡萄酒认识度还属于半桶水的人嘛,最难搞,不能忽悠他们,也不能用你的知识说服他们,因为他们在心底里,就对这一款酒定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价格,尽管这是一款酒中之龙凤,也都只能委屈的等待被判决。运气好的,遇到一个懂欣赏的人被领回家,运气不好嘛,就是你是皇帝也只能与庶民同级了,多冤枉啊!!!

不懂酒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懂一半的人,虽然我也是在这个level里,但是我还是觉得没文化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目光短浅,自我封闭的这种思想,我只想说,遇到好的酒,不要错过,人生总需要尝试,不尝试,怎么知道我们会不会喜欢,能不能接受呢?

选酒是门学问,贴“标签”是门技术,葡萄酒这个事,澳洲酒神78岁的老爷爷James, 每天还坚持喝上百款酒,还在努力的不断尝试,他才有绝对的权力去给每一款葡萄酒贴“标签”,那么我想问:“你凭什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