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之人从不道歉”?

2018-02-25  本文已影响76人  周雨聊管理
“明理之人从不道歉”?

战国时期,赵国经常受秦国欺负,出身大臣门客的蔺相如被推荐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几次成功的外交活动后,他被封为大夫,后拜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受封,没什么大功劳,很不服气。 蔺相如反而有意避开,以致手下人都觉得他太“懦弱”,作为其下人也没面子,打算辞职不干。

蔺相如这才道出了原委,“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廉颇知道后,惭愧不已,光着膀子背着荆条登门请罪。“负荆请罪”由此成为真诚道歉,承认错误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但纵观历史,通过”道歉“而使不和谐关系得以改善的例子屈指可数。

或许因为”历史上胜利者书写的“,大部分时间,比道歉更能发挥威力的是武力、权力、经济实力、阶层地位等因素吧。

在这点,东西方有共性。19、20世纪西方不多的一些关于道歉的名言也恰恰都是不认同道歉的,比如:

”永不道歉是人生的金科玉律。君子不会想要他人的道歉,小人则只会利用他人的道歉来谋取好处。“(沃德豪斯,作家)

”明理之人从不道歉。“(拉尔夫.艾默生,诗人)

”永不反驳、永不辩解、永不道歉。“(费希尔爵士,英国海军上将)

”一个人的短处第一次被朋友察觉,十有八九是在他道歉的时候。“(美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

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相处融洽,也使赵国进入新一轮增长期。道歉如此有力量,为什么很多人却排斥道歉、不愿道歉呢?

这要从道歉的概念说起。

道歉是做错事的一方向受害一方承认自己的过失,为对方的不满负责,并表达悔恨或自责之情。

事实上,道歉的行为虽然古已有之,但道歉学在西方成为一门研究领域,却是20世纪末才开始的。

在对其开展研究的专家中,美国学者艾伦.拉扎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道歉的力量》一书,积十年之功写成,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差异等角度全面介绍了道歉的相关内容,堪称道歉学领域的权威之作。

”对不起,我错了。“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道歉,在艾伦.拉扎尔眼里,它只是”认错“,是道歉的开端,而非全部。

认错、解释、自责、补偿,是道歉的必备要素,他称为道歉四部曲。

而类似”我很抱歉,你的家人生了重病“、”不好意思,可以借支笔吗?“等不涉及责怪、悔过而单纯表达同情或吸引注意的情况不在讨论之外。

认错:是道歉的开端。

如果分辨不出伤害了谁,识别不出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就不会有认错的行为,更谈不上成功的道歉了。

一位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妈妈,当她对哭闹的宝宝怒吼,“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时,肯定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对宝宝道歉。虽然事实上,宝宝可能受到了双重伤害,旧伤未平,又添新伤。

解释:”给个解释先!“

需要解释的例子不一而足,”说好了见面你为什么没来?“”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解释的必要性在于通过对方的叙述验证自己的判断或避免无端的猜测,以此判断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或彼此关系的变化。

所以,很多被短信分手的人,往往更加痛苦,因为ta连当面听对方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自责:是一种承认自己应该为伤害承担责任的态度。

作为自我惩罚的一种形式,相当于告诉别人”我永远不会再这么做了。“

蔺相如坦露上身背负荆条,正是以这种自我惩罚的方式表达其沉痛悔过之心,和绝不再犯的决心。

补偿:很多时候是道歉的重要特征。

比如,当有人打碎了我珍爱的花瓶,对方说“对不起”并深表歉意时,对方若是亲密的朋友,我可能一笑了之;但如果是钟点工等陌生人,我则需要她赔偿我一只新的或等价的金钱才能释怀。

了解了道歉的四大要素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道歉了。

(1)道歉了就意味着自己错了,-----”明理之人从不道歉。”反过来,道歉的都是不明理的?

这种想法使冒犯者害怕丢面子,担心对方因此小看了他或对方开始沾沾自喜、怀恨在心或关系终结等。

(2)道歉时需要向对方坦露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想法,-------就像美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所说的,”一个人的短处第一次被朋友察觉,十有八九是在他道歉的时候。“

(3)道歉需要表明绝不再犯的态度和决心,要有改变自己的承诺,-----对并不那么看重所侵犯的关系或无意改变自己的人来说,与其”假装“道歉,不如死扛到底。

(4)道歉需要给予补偿------而这也不是容易的事,补偿需要建立在被冒犯者心理需求的把握上。

作者总结了七类:恢复自尊和尊严、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确认错误不在自己、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看到冒犯的一方受到惩罚、因为伤害得到补偿、与冒犯的一方坦诚对话。

除此之外,还有:

(5)冒犯者并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像前面例子的妈妈。

(6)冒犯者是故意的,以此拉开与对方的关系距离。通过惹恼对方而拒不道歉,获得心理满足或实现疏远关系的目的。

(7)男人比女人更不爱道歉。同一场对话,女人更关注”这次谈话会拉近还是疏远我们的关系?“而男人关注的是”这次谈话会让我处于领导还是服从的位置?“

(8)不同的文化对道歉态度不同。比如英语世界里,认为道歉时的解释行为是诚实的表现,是被鼓励的;而日本人则认为解释或为行为找借口,有失体面。

总而言之,道歉需要有剖析自己的勇气、改变行为的决心,还得掌握必要时机,看起来简单的一件事,其实有着复杂的运行机制,稍有不慎,可能就前功尽弃。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是如此。

当然,最重要的前提则是,有维护或恢复良好关系的意愿。

同样的“不愿道歉”,有人是没意识到错误,有人是缺乏道歉技巧,有人则是对关系无所谓。

怀抱着”何必多此一举花这功夫,爱咋地咋地“的人,很难说ta对关系的重视程度有多高,而与之对应的是,ta也将亲尝消极放任关系恶化的苦果,-----深陷各类人际关系的泥潭,人生愈加举步维艰。

因此,无论哪种情况,殊途同归的是,想要构建和谐关系,享受美好人生,都需要从学会道歉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